.《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7(鲁人版必修4).docVIP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7(鲁人版必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7(鲁人版必修4)

1.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7(鲁人版必修4) 学 习 目 标 认知目标 ① 了解宋词代表作家辛弃疾的豪放词代表作并体味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背诵全词 能力目标 通过解决文句,体悟词人情怀,提高学生解决和鉴赏词的能力 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思想,感受辛词豪放之美,培养美的情操 通过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词的学习,感受词人们的爱国情怀,学习作者高尚的人格,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辛词慷慨豪放的词风,感受词人悲愤的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引用的典故,体味作者借古讽今的用意 学习方法 ①诵读感知法②讨论法③质疑探究法④练习法 学 习 流 程 导语设计(出示投影) 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二、投影展示《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学生齐声诵读,初步感知内容 三:作者简介(投影展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重用。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四、背景介绍(投影展示) 宋宁宗喜泰三年( 1203 ),闲废已久的辛弃疾,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 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为北伐作准备,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的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忧深思远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五、在明晰背景的基础上,听朗读带(多媒体展示),并注意范读的语气及感情,进一步感知课文,再次齐读全词 诵读指导: ⑴词是在音乐的怀抱中孕育出来的诗歌形式,欣赏词离不开诵读吟咏,本词全篇一韵到底,读来铿锵有力,富有气势,诵读时要注意全词韵脚。这样,诵读才有章可循,显现出情感的起伏有致。 (2)诵读要注意投入情感,其次要理解词的内容。 六、理解典故,分析全词 1、补充注释(投影出示)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分析词的上阕 ⑴、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⑵、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情感体现为一个“壮”“豪”字) 3、分析词的下阕 ⑴下阕用了哪些典故? ①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导致败绩 ②老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③廉颇故事 ⑵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⑶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⑷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悲愤。)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 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不能实现的悲愤。 归纳全诗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 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 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七、品味鉴赏 1、探究讨论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全词用典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以为如何?(学生分组讨论,代表总结发言) 岳珂(岳飞之孙)在《桯史·稼轩论词》中说,他批评《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这则词话至少说明了:一、稼轩词用典多,是他自己也认识到的“痼疾”;二、稼轩过而能改,“日数十易”,创作态度认真严谨;三、“累月犹未竟”,以辛弃疾这样的度词大师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