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记》参考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阳牡丹记》参考资料

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 一、作家作品简介。 《洛阳牡丹记》共分为三篇。一是花品叙,二是花释名,三是风俗记。《宋史·艺文志》以《牡丹谱》著录而不称《牡丹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曾积极参与范仲淹等领导的庆历新政,后新政失败,被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在官场几经沉浮。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赞同韩愈“文从字顺”的观点,大力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的写法。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近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朋党论》、《醉翁亭记》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还开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河,《归田录》、《笔记》是其代表作。他的《六一诗话》则开创了“诗话”这种新体裁。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写得异常生动。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史学造诣深厚,他与宋祁等编撰了《新唐书》225卷,还独著了《新五代史》74卷,均具有重要史学价值。他勤于收集,整理了周代至隋唐五代的上千件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撰了学术史上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著《集古录》。 苏东坡评价欧阳修之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给了他崇高而中肯的评价。 欧阳修故事三则: 1.欧母画荻教子习字: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欧阳修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 2.行文求简: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3.奖掖后进:作为北宋文坛盟主的欧阳修,提拔后进不遗余力。他举荐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尤其对苏轼,他更是袒露出一片赤诚的爱护、容纳之心。他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文人相轻,自古使然,如果欧阳修真的要压一压苏轼,苏轼的出人头地怕是会走一点弯路。 欧阳修曾和儿子欧阳裴讨论诗文,谈到苏轼时,欧阳修感叹道:“你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世上的人只知道苏轼,再也不会称道我的诗文了!” 二、课文分析。 公元1034年,欧阳修亲睹洛阳人热爱牡丹花的盛况,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在《洛阳牡丹记》中,欧阳修首先述说牡丹在洛阳的地位:“洛阳亦有黄芍药、鲜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他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曰‘某某花’云云。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接着解释牡丹花具有绝世之美的原因:“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在这一部分表现了他不拘泥于前人,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特点。他在解释花名来历时,讲述了牡丹花品种命名的风俗:“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族其所异者而志之。姚黄、左花、魏花,以姓著;青州、丹州、延州红,以州著;细叶、粗叶寿安、潜溪绯,以地著;一捻红、鹤翎红、朱砂红、王板白、多叶紫、甘草黄,以色著;献来红、添色红、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晕檀心、莲花萼、一百五、叶底紫,皆志其异者。”他记录当时洛阳牡丹花开时赏花的风俗十分生动:“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贩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竟为游邀。”他还说到了花农的生活、花农的技术、花价、牡丹花进贡种种情形,真可谓是面面俱到,使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了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