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逍遥游思想及现代启示
浅述逍遥游思想及现代启示
摘 要:《逍遥游》位居《庄子》之首,是庄子哲学的核心。逍遥游的思想丰富而深刻,给现代人以极大的启示。“逍遥游”追求的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其实质是生命的自由,心灵的优游与逍遥。通过“坐忘”、“心斋”、“吾丧我”的修养,到达逍遥家园,自然而自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坐忘;启示
“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那是一个君臣似虎狼,人命如草芥,弥漫着血腥的时代,死亡成为了一种常态;是一个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丧失人的本性的时代。庄子由楚国贵族落沦落为衣食无着的下层贫民,这天壤之别的变化,让他对生存问题有了深刻的体验。种种的因素凝聚于庄子一身,也使庄子哲学关注的核心是生命问题。他具有强烈的自然生命意识和生命自由精神。庄子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飘逸的文章,更熠熠生辉的是自然而自由的生命哲思。庄子哲学可以说是一部“游”的哲学。
一、 逍遥游的内涵
“逍遥”与“游”是两个独立的词,庄子将其复合为一词。历代研究庄子的学者对“逍遥游”的解释颇多。
郭象云:“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庄子集释》)王夫之在《庄子解》“逍者,向于消也,过而忘也;遥者,引而远也,不局于心知之灵也;故物论可齐,生主可养,形可忘而德充,世可入而害远,帝王可应而天下治,皆吻合于大宗以忘生死,无不可游也,无非游也。”
徐复观认为“消者消释而无执滞,乃对理而言。摇者随顺而无抵触,乃对人而言。游者,象征无所拘碍之自得自由的状态。总括言之,即形容精神由解放而得到自由活动的情形”。(《中国人性论史》)陈鼓应的结论是“《逍遥游篇》,主旨是说一个人当透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庄子今注今译》)
由上观之,“逍遥”是一种人行动上的无障碍状态,一种精神如何摆脱现实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庄子所谓的“游”①、指与时、世并游,顺世主义的“安时处顺”。 《人间世》中说:虎性虽暴,顺之亦可媚人;乘马虽然驯服,逆之也会暴怒,故安时处顺乃是远祸保命的诀窍,“安时而处顺,哀莫能入也”(《大宗师》)。“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庄子?人间世》)表面看似随波逐流,却是一种现象的不得已,本质上的无所待的超世。②、坚守内心独立,保持精神自由。“外化而内不化”。 “心”在世间“游”,不被世俗所染,化“形”归“虚”,保持清虚宁静,自由逍遥。
二、 逍遥游的三层面及修养方法
(一)三个层面
1、至人无己。“至人无己”是使心不为外物所羁绊,心随物化,进入一种“忘我”,或者“吾丧我”的状态,与自然万物处于一种和谐自然,交融相通的境界,是一种不为外“形”“物欲”所束缚的状态。只有无己之人方能把精神寄放在无和有之下得道。
2、神人无功。庄子这样描述“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正因为神人不被外物束缚,所以才能承云御龙。“神人”讲究法自然之道,神人修自然,所以不立功,不居功,不以功为念。无功就是不居功,不求名,一切因任自然,一种无为的状态。
3、圣人无名。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寓意“圣人无名”,即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却推辞,说出了“名是外来宾客,实是内在主人。”他不愿被虚名所累。圣人无名就是指圣人不以名望为念,不为名所累,所以不立名,超越名。
(二)达到逍遥游境界的修养方法:乘道德而浮游,庄子所谓的“道德”是就本体道德而言的,道法自然,道即自然。“德”是内在生命的本性,道德内心化。《德充符》篇讨论的是得道之人的精神境界。文中所举的大多是残疾人,像兀者王骀、叔山无趾等,他们抛开形体的残缺,照见本心,这种超脱世俗的崇高充实着内心,使他们的生命灿烂无比。“乘道德而浮游”其实就是顺其自然的对待人、事、物。
“坐忘”、“心斋”、“吾丧我”,庄子这样描述“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大宗师》庄子的“坐忘”有两层含义,一是“堕肢体”即忘形,限制和摆脱形体及形体发生的欲望;二是“黜聪明”即忘知。庄子认为人的知分为大知(无一己偏见,物我一体,追寻人与物、生命与自然的合一)和小知。“大知”以“包容”为基础,涵养心之虚静自由;“小知”以“别”为基础,破坏心之虚静。
“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