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臂使壮夫攀之
武松打虎 学习目标: 1、了解纪昀及《阅微堂笔记》的有关常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结构;学习本文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 “熟能生巧”中来的道理。 学习重点及难点: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熟能生巧”中来的道理。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有《纪文达公遗集》。 作者简介 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又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使其优势十分明显。 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旌德县 邑人 徽州 皓然 咯咯 嗽 哂 此畜 屹立 颔下 尾闾 毛帚 下缒 信夫 嗣彪 秉烛 厉文恪公 谬巧 jīng yì huī hào kǎ sòu shěn chù yì hàn lǘ zhǒu zhuì fú sì biāo bǐng kè miù 学习过程 熟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断句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 闻此虎距城不五里 。 遂命役导往 。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 。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 暗中捉笔书条幅。 / / / / / / / / / 解释重点词 1、通假字 习伏众神 2、古今异义 ①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 ②暗中捉笔书条幅 ③乃遣吏持币往 通“服”,佩服 古义:主持 今义:知道 古义:在黑暗中 今义:私下,不公开的 古义:泛指礼物 今义:钱币 3、词类活用 老翁手一柄斧 4、特殊句式 ①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倒装句) ②其目以毛帚扫之(倒装句) 名词作动词 持,拿 汝呼醒之 以毛帚扫其目 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2、乃遣吏持币往。 3、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4、大失望,姑命具食。5、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6、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7、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8、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译:不请来徽州的唐打猎,就无法铲除这个祸害(患) 2、乃遣吏持币往。 译:于是派了一个小官吏带着礼物前去(请唐打猎) 译:(使者)回来报告,唐打猎挑选了两个武艺高强的人前来,而且快到了。 3、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4、大失望,姑命具食 译:(中涵)非常失望,姑且吩咐(给他们)准备饭食。 5、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 译:小伙子学做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出来,径直扑击老头。 6、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译:看那老虎,从下巴到尾巴根部,都撞在斧头刃上被割裂了。 7、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 悬身下缒不能动。 译:用毛扫帚扫他的眼睛,眼珠子不转动;他的胳膊 让壮汉当杠子攀,身体悬空往下坠,胳膊一动不动。 8、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译:技艺熟练能使技艺超群的人们佩服,能工巧匠 也不敢在技艺熟练的人门前经过。 两人一组,口头 翻译全文,然后思考 下面几个问题。 合作学习 1、文中写“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七八耳”的用意是什么? 2、“乃遣吏持币往”和“乃厚赠遣之”分别说明了什么? 为了增加悬念,即跌宕有致笔法,同时也为下文老翁捕虎一节作铺垫。 前者说明知县对唐打猎寄予厚望,后者说明知县对一老一少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共五套)【含答案】.pdf VIP
- 《医学检验学》课件.ppt VIP
- 河南省嵩县凡台沟-武松川金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pdf VIP
- 初高中物理学习中思维方法比较.ppt VIP
- 上交叉综合征的肌肉失衡及处理ppt课件.pptx VIP
- (新课标)新外研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2)Unit 7 Inventions Make Life Better《Listening and Speaking》说课稿.doc VIP
-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docx VIP
- 五年级青春期教育主题班会课.pptx VIP
- 塑料制品厂供配电毕业设计.doc VIP
- 米家米家洗衣机 | 智投洗 滚筒10kg使用说明书.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