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言诗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六言诗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08年4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pr.2008 第24卷 第2期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EditionofSocialSciences)      Vol.24 No.2 古代六言诗研究 唐 爱 霞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 要]六言诗起源于民歌和《诗经》、楚辞,产生于汉末,成熟于唐,发展于宋。在各种诗 歌体式发展演变、交错升潜的汉末魏晋时期,六言诗未能成为主流诗体,从此在诗史上沉寂下 来。六言诗体未能盛行,有几个原因:音节死板,难写难工,诗体与时代精神不相契合。 [关键词]六言诗;起源;发展;流行诗体 [中图分类号]I207.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8)02-0092-(06)   在中国古代诗歌长河中,四言、五言、七言诗体 论》中说:“古之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先后擅场,五、七言更成为古代诗歌的主要样式,而 九言。大率四言为体,而时有一句、二句杂在四言之 六言诗体却始终没有盛行起来。本文循着六言诗的 间。后世演之,遂以为篇……六言者,‘我姑酌彼金 发展演进历程,探讨六言诗体的起源、诗体特点,以 [3] ’之属是也”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也说: 及未能成为流行诗体的原因。 [4]62 “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 一、六言诗的起源 刘勰在《文心雕龙 ·章句》一篇中又说:“六言 六言诗句起源于民歌和《诗经》、楚辞。中国古 [4]311 七言,杂出《诗》、《骚》,两体之篇,成于西汉” 。 代诗歌发生的规律总是从民歌、集体创作走向文人 周振甫先生译为:“六字句七字句,夹杂在《诗经》 单独创作,从散句形成全篇。四言、五言、七言如此, 《离骚》中间,运用这两种句子的文体,到西汉时才 六言诗也是如此。六言句最早见于先秦歌谣: 完成。”这样看,六言的源头还有楚辞。楚辞里确有 [1]3 《伊尹歌》:去不善而就善,何不乐兮。 大量六言句,《离骚》基本上是上七下六句式: [1]3 《原壤歌》: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 [2] 荀子引逸诗: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明光。 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这些诗句产生于《诗经》之前,是最早的六言 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 诗句。 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诗经》里间有六言的句子,例如: 因为《离骚》中有很多六字句,刘勰又说“六言 《魏风 ·伐檀》: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七言,杂出《诗》《骚》”,一些学者认为六言是由楚辞 《豳风 ·七月》:五月虫斯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直接简化来的。萧艾在《六言诗三百首》的序言中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