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崇阳隽水河青山翠竹温泉镇,找寻原乡路
[背景]
2011年8月-2012年1月,在三特索道集团的发起和邀请下,《大武汉》参与主办,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湖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何祚欢领衔以自驾方式“走读湖北”。
“走读湖北”是一次湖北旅游形象公益展示推广活动。此次活动以自驾游形式,通过何老的眼睛和文化底蕴,来发现和挖掘不一样的湖北。按三条线路分三次进行,分别为恩施―咸丰―坪坝营一线,襄阳―南漳―古兵寨一线,咸宁―崇阳一线。这不仅是一以旅游线路的全面展示,更是一次湖北文化交流与探索。沿途将收集、发掘并影像记录最详实、最新的旅游沿线一手资料,注重楚地文化的采集,以期推动湖北旅游大发展,展示湖北新面貌。
2012年1月4日,“2011 走读湖北”最后一站来到了崇阳隽水河旅游度假区。
溪流沟壑,茂林修竹,隐隐绰绰的绿色中几只花冠鸡摇摆着身子找虫吃。过了著名的赵李桥镇,山势开始蜿蜒起伏,进入崇阳县城,沿隽水河北上,眼前的风景陡然生变。
到了冷家洲,向前延伸的乡间小路拨开满目春色,老者牵牛慢行,石墙围住的山下小学的孩子们疯跑嬉戏。不知谁家的石舂,蹲在路边,无人顾及,长了青苔,落上枯叶,成了午后乡间的写意诗。
隽水河冷家洲,找到40年前的味道
一路凝望窗外的何祚欢突然打开话匣。“41年前我们举家来到崇阳下放,景色就是这么美。”
40余年的记忆翻页,冷家洲有机生态农庄将岁月无痕保留。冷家洲农庄其实是三特索道集团的内部接待处。公司看中了这里的秀水青山,于是决定在隽水河边开发旅游度假区,而在度假区的对岸建了这片农庄。
农庄的西北角,楠竹包围起一处院落。黑瓦斜屋顶,竹帘微搭,实木门厅。长长一条廊道通向鹅卵石铺就的河塘,塘中心有一天成小岛,两棵橡树惺惺相惜,树影和游弋塘间的野鸭相映成趣。
转眼间,何老不知去向。众人四处寻找,在院落入口的腊鱼腊肉林里看见他逡巡在一大片的腊鱼中间。
“这些腊货让我想起石下村乡亲的手艺。那时常常是听到门口有人喊老何,出来却不见人,只见门口放了几个红苕,一小条腊肉。”何老忆起当年下放插队的乡亲们,眼含深情。
这片“腊肉林”是农庄工作人员自己的手艺。据说边上的坡地上还养着几千只鸡,以后用做景区餐饮。
说话间,小厨房传来阵阵香味。家养黑猪肉放青椒爆炒,上午从隽水河捞出的鱼熬出奶汤……点缀其间的豆腐乳也师出“名门”,据说腊货腐乳是景区的管理人员老肖的研发成果。因为口碑好,呼声高,景区甚至将他的头像印上包装,注册商标,成了崇阳土特产。
何老感兴趣的是最后上桌的手工馒头,热气腾腾的掰开,夹上红艳艳的豆腐乳和酸溜溜的泡萝卜,一口就下去半个。“我们下乡那会儿请客吃饭荤菜只有两个,白水煮的猪肉撒上盐,用苕大的盘子装着,其他的菜就是煮海带、炒干子,煮麻花、煮南瓜……”
用餐完,午间小憩。农庄飘窗外的竹林仿佛一道天然绿色帷幕,铺上几个靠垫,借着午后阳光,泡杯松峰茶。
温泉小镇,与乡亲遥遥相望
更美的风景,还在隽水河对岸。
从接待处出来,隔壁院子的大叔笑吟吟冲我们用崇阳话打个招呼,何老也用崇阳话熟稔地回了个好,四十年“乡”音犹在。“崇阳地处三省交界处,崇阳话也受三个地域影响,基本调偏湖南,很多词的发音是江西,整个味道是湖北的。”何老笑着说,几年的下乡插队,让他多掌握了一门“外语”,曾经还用这“外语”表演过节目。
隽水河温泉度假区就位于三省交界的崇阳县城,不用爬山,换上沃尔沃S60轿跑,车身灵活穿行于山野之间。浪口大桥的名字响当当印在路边。
说是景区,周围村民的住处却都没动。按照三特的改造思路,“保持原貌,原住民、原腔调是景区最大的吸引力。”所以,往山间走,竹林里看得见石屋,非核心景区的老百姓过得像世外桃源,比任何人造风景都有趣。山下的老百姓,还能怡然自得地靠着墙根晒太阳,扁担郎围着孩子卖零嘴。
山脚下,一排排绛色中国古典民居大宅坐落在蓝天之下,波光粼粼的隽水河围着度假村转个圈。走进温泉别墅,原生态的岩石垒成院墙,单间泡汤池也用巨石砌成,泉水自然引入。踏上房间的独立阳台远眺,收获过的稻田乌金一片,牛在田埂散步。
在稻田中央,露天的小屋墙壁上搭着花花绿绿的衣服,热气升腾。“那就是浪口温泉的泉眼,几百年来老百姓就这样享受野趣。”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小屋右侧的田埂上还有陆续赶来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城里人冬天里趋之若鹜的温泉就是他们和水的一场游戏。
而未来,这片辽阔的土地将不再是“酒店+温泉”的单一模式,它会成为承载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的温泉镇。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温泉小镇上还会有特别的古典日式温泉家庭旅馆、米家戏台,供游人免费欣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