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古代居民拨牙习俗的考古发现
拔牙,也称拔齿,古代文献中又称“凿齿”、“折齿”、“缺齿”、“断齿”、“打牙”等。是原始居民及流传到近代一些民族在年轻时,基于传统文化的因素,以人工方法拔掉或凿去特定的几颗健康强壮的恒齿改变牙齿形态的一种风俗习惯,以损伤身体,达到装饰或标明个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有的部落和民族甚至以这种拔牙形体特征为称号,被称为“凿齿之民”、“凿齿之人”、“打牙仡佬”等等。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拔牙之俗主要流行于东部――东南沿海一带。我国境内拔牙风俗最早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早期,已经有明确年代证据的最早拔牙资料出自山东滕县北辛文化中期,大约距今6800年前。而盛行于山东――苏北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2600年),到了山东龙山文化开始衰落。随之在东南地区的苏、沪、浙、鄂、闽、粤、港、台等地史前遗址中也发现了拔牙遗迹,并随着纬度的下降,这些拔牙遗迹的年代越往南越晚。
岭南地区拔牙遗迹,史前时期主要出现于广东沿海和香港,广西和海南尚未发现。历史时期的,目前只见于广西,在海南、广东和香港尚未发现。在这一文化现象的演变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对探索我国东部――东南沿海地区史前居民的拔牙风俗、民族起源和迁移以及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史前时期的拔牙遗迹
1961年9月,在广东增城县金兰寺村贝丘遗址的②A层,发现4座墓。其中M1、M2、M4为成年男女,葬式为仰身直肢一次葬,M3为幼童墓。M2为25岁左右男性青年,经鉴定为拔牙个体。拔牙形态是上颌“两外侧门齿及右犬齿生前脱落”,可能是在青少年时就已拔去;另外,“左第一前臼齿生前折断.残根尚留在骨内”。
1977年至1978年夏,在佛LU市澜石镇河宕贝丘遗址发现77座墓。除13座为幼童,其余64座为成年男女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为主,在可供观察的22例成年标本中,施行过人工拔牙的占19例,明确未拔牙的3例。在成年男女拔牙个体中,男性占10例,女性占9例,明确未拔牙的3例皆为女性。拔牙的出现率达86.4%(按:原文82.6%计算有误)。表明河宕遗址当时居民男女的拔牙风俗是很盛行的。河宕古居民拔牙的特点是严格限制于上牙,不拔下牙,除了个别例外,都习惯地拔除双侧或单侧的上颌侧门齿,只拔去左右一对上第二门齿而未涉及其他牙齿的有10例,另有4例因颌骨不全只能看到一侧第二门齿被拔去,可能都是属于拔去一对第二门齿的类型。占各类拔牙率的73.7%。此外还有五种拔牙类型:1.拔除上颌左侧第一、二门齿和右侧第二门齿(2)z?u?);2.拔除上颌右侧第一、二门齿和左侧第二门齿(212?RP);3.拔去一对上颌第一门齿(2I‘);4.拔去上颌左第二门齿和右第一门齿(L12?RI’);5.拔去上颌左侧第一、二门齿(LIZl)。河宕遗址的拔牙年龄最年轻的一例是22-25岁男性,经鉴定,“估计拔牙施行年代仍和个体发育进入成年或性成熟期有关。”佛山河宕遗址的年代,可分两期。第一期文化的年代当在距今4200~3800年之际,第二期文化则在距今3800~3500年左右。
1978年春,在南海县大同圩灶岗贝丘遗址发现5座成年墓和1座(M2)为3岁儿童墓。其中M4人骨鉴定为拔牙个体,男性,45岁左右,拔除上颌右侧门齿,左侧门齿齿槽缺失不明是否拔牙。灶岗遗址出土的遗物与河宕遗址的十分相似,年代也应相当。
1985年在南海县百西乡鱿鱼岗贝丘遗址发掘36座墓,除7座为幼童,其余29座为成年男女。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为主,在可供观察的成年标本19个个体中男性16例,女性3例。经鉴定施行过人工拔牙的有6例,明确未拔牙的13例,拔牙个体的出现率为31.6%。在成年男女拔牙个体中,男性5例,女性1例,明确未拔牙的13例中男性1l例,女性2例。拔牙个体中最年轻的是26岁左右(M12,男,26~35岁)。拔牙形态半数是拔上颌一对侧门齿(212),但有2例是拔除上颌右侧第一前臼齿(RP。),另1例是拔去右上第一门齿(R11)。鱿鱼岗遗址的文化面貌与灶岗、河宕相似。鱿鱼岗第一期年代大致在距今4400~4200年;第二期文化年代为距今3455±150年和3840±125年(树轮校正值)@。
1997年在香港马湾岛北部东湾仔沙堤遗址发掘20座墓,在可辨葬式的人骨中,6座为仰身直肢单人一次葬,1座似为侧身直肢葬。在鉴定的15具人骨中发现2例拔牙:一例是40岁左右女性,拔去一对上颌中门齿;另―例为近40岁男性,拔去上颌右侧第一门齿。根据齿槽闭合程度判断,他们施行拔牙的年龄在15―17岁之间。
广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约400处,发掘40余处。其中有扶绥敢造、武鸣罗圩芭勋、南宁青山和灰窑田、邕宁长塘和顶蛳山、横县西津和秋江、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等新石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