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巍巍昆仑作证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巍峨的昆仑山脉像母亲张开的双臂,拥抱着这片浩瀚无际、古老而又神秘的青藏高原。湍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美丽如画的纳布错湖,银装素裹的冰川雪山,千年香火的布达拉宫,使这里成为世人向往的圣地。如今,青藏铁路,这个人类铁路建设史上最伟大的壮举,正在当代中国铁路建设者的忘我拼搏中,穿越被称作“生命的禁区”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唐古拉山口、羌塘大草原,打破莽莽雪域高原千古的沉寂,一步步由梦想变为现实。
随着轨排向着圣城拉萨一米米延伸,钢铁巨龙的血脉和神经──电力、通信、信号等站后工程也已全面启动。在青藏高原钻山、架桥、铺路,塑造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青藏铁路精神的中铁工程总公司,继续以精锐队伍投入站后工程。具有“中国行业龙头品牌”称号的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员工,在雪域高原上挑战极限,顽强拼搏,不辱使命,献身国脉工程,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乐章。
摧不垮的钢铁意志
到了青藏高原,才能体会到什么困难称得上“常人难以想象”。青藏铁路有三只拦路虎: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常年冻土。这是世界级难题。
中铁电化青藏铁路指挥部承担着信号、通信和电力三个专业最艰苦的施工区段。战线由雁石坪直至拉萨,长达630余公里,穿越全线海拔最高点5072米的唐古拉山,平均海拔4700米。这里年平均气温零下8摄氏度以下,最低气温达零下41摄氏度,空气中含氧量不到内地的50%,一年中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就达到120多天。一份职工体检报告显示:某单位400多人上线一个多后,“80%的人员红细胞增多;60%的人员有尿蛋白、尿红蛋白;部分人员出现血压不稳、心肌缺血现象;发生高原肺水肿两例,胃出血一例;有20多名劳务工高原反应强烈返回内地;有139人高原反应特别强烈。”
2004年10月,在海拔4700多米的措那湖无人区,青年突击队长李江泉、队员贺成刚带领民工敷设通信光缆。这里远离公路,荒无人烟。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地面的积雪足有一米多深。大雪掩埋了临时便道,这里的人员出不去,外面的救援也进不来。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取暖设备,手机也没有信号,他们困在一顶单薄的帐篷里。方便面吃完了,就抓一把雪充饥。饥寒交迫,小队员贺成刚几次昏迷。直到第三天,外面救援的同事费尽周折找到他们时,大家一下子抱头痛哭起来。队上的领导让他们回驻地休息几天,他们却说,“不行!几天没施工了,进度拖下来,我们得趁天气转好多干点,不然到了11月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这些可爱的青年突击队员,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工程的进度!
三公司项目部180公里通信光缆工程,穿越北起雁石坪,西至安多的百公里无人区,常有狼、野牦牛、高原雪豹等野兽出没。工程技术部的几个小伙,一说起汽车抛锚荒野,与狼群对峙一宿的险遇就头皮发麻。这里人称“年无夏日,日有四季”。去年8月的一天,职工们正在紧张地敷设光缆,突然间,暴雨夹杂着冰雹倾泻而下,几十号人一下子乱了阵脚。而此时,如果不完成光缆敷设并及时回填,就会造成已开挖的光缆沟大面积塌方,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只见党支部书记、队长李光辉镇定自若,与几名党员扛起光缆继续前进。这无声的行动就是号令,大家又聚拢起来,重新抖擞精神,扛起光缆前进,直到任务完成。
这是采访中听到的一件趣事:分公司项目副经理付文高与在湖北的儿子通电话,儿子告诉他,这几天热死了,武汉的气温都达到42度了。他告诉儿子,爸爸的工地上今天在下大雪,穿着羽绒服都冻得不行。儿子捂住话筒向妈妈挤眼睛:“爸爸今天肯定是喝高了,他竟然说六月天还下大雪。”是啊,远在火炉之城的儿子哪里想得到,在青藏线,他的爸爸也许一年中是没有机会脱掉羽绒服的。
压不倒的英雄群体
三公司项目部副经理郝全峰,去年四月初来到海拔4700多米的青藏线安多建设工地。在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曾70多次翻越唐古拉山。连续的超负荷运转,郝全峰再也支持不住了。8月下旬,他病倒在工地。在工地医院检查时发现,他的体重下降了15公斤,血压160/120,X光透视发现心脏呈靴形改变,心脏B超诊断肺主动脉轻度增宽。可是,就在住院治疗的第三天,一听说施工现场出现紧急情况,他就立刻拔掉输液针头,在医务人员的陪同下,赶去协商施工方案。施工局面很快打开了。郝全峰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职工的拥护和信任,去年底,他荣获青藏总指“建功立业先进个人”称号。
年仅26岁的分公司项目部总工程师孙光辉,成天奔波在施工现场。冻土地带的通信工程施工,是高原施工的最大难题。孙光辉和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专题攻关小组。经过无数次的现场试验,他们终于摸索出一套冻土地带的施工工艺及工法。跟着,又攻克了沼泽和湿地地段光缆沟开挖施工工艺难题,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