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家族古碑林诠释审美价值观及文化传播方式.doc
土家族古碑林诠释审美价值观及文化传播方式
鱼木寨是鄂西南清江流域的传统土家族 村落,其著名景观古碑林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展 现了土家族村落对中原汉文化与审美境界的认同,也 为土家族村落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古碑林;土家族;审美价值观;文化传 播;鱼木寨
G122.73; K928.76.73
A 1002 - 6959(2011)05 - 0084 - 05
鱼木寨地处清江流域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 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土家” 一词最早见 于《宋史》,时为北宋淳化二年(公元1036年),该史 籍《宋史?蛮夷》将活动于湘鄂川黔交界区的一种当地 人一一 “蛮人”称为“土人”、“土丁”,称其军队为“土 兵”,以区别于当地的苗人、獠人、汉人等。“土家” 作为一个民族的称谓在此时确立。
清江流域是中国西南部土家族传统聚居区域之一, 鱼木寨是恩施州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土家族传统村寨。 通过考古发掘证实,整个土家族聚居区都有久远的历 史。在土家族聚居的清江、酉水、澧水、乌江流域都
发现了从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的大量文化遗址。从旧 石器时代开始,直到春秋战国时代,清江流域的考古 发掘都保持了连续性,文化没有出现过断层,其序列 发展十分清楚。嘲清江流域历来就受周围各种文化的 影响,随着社会历史的迁移,已经形成了以土家族为 主体、以巴楚文化为核心的清江文化。因此,鱼木寨 作为清江流域的土家族传统村落,体现出土家族地域 文化的鲜明特色。
一、古墓碑林:土家族审美文化演绎的历史见证 鱼木寨作为清江流域鄂西南恩施自治州的传统土 家族村寨,其突出的特色是有数量众多的古石碑林, 从而构成了鱼木寨彰显独特地域文化的审美人文景观 鱼木寨古碑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无论是碑刻外 在造型艺术,还是内在的文化信息张扬,都充分展现 了土家族村落对中原汉文化与审美境界的认同。
鱼木寨又名鱼目寨,地处恩施自治州利川市西北 与重庆市万州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据《万县志》载: “鱼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广约十里,形如兆鼓, 从鼓柄入寨门,其径险窄。”寥寥数语,己使鱼木寨的 险峻地势一览无余。据史料载,因为清末战乱,鱼木 寨先后陆续涌进外地避战乱祸事的人流,这些迁徙入 寨的人群中,有邻近的土家、苗等少数民族,也有远
处汉民族,因此,鱼木寨成为当时战乱期间的避乱所。 鱼木寨因战乱而自然形成了一种“移民文化”,它
融会了土家族与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造就 一种以土家族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鱼木寨独 特民族的文化现象。这种独特民族文化信息,在鱼木 寨中遍布众多的石碑刻文广为传播。鱼木寨石碑刻文 字大都在清代形成,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对于考宄鱼 木寨的历史及文化有着十分珍贵的价值。
石艺是鱼木寨人最拿手的雕刻手艺之一。也许因 为鱼木寨拥有得天独厚遍布全寨子的岩石群,岩石既 成为鱼木寨人居家的天然洞穴,也成为鱼木寨人建筑 房屋雕琢石艺的最佳材料。走进鱼木寨,可以看到石 屋、石门、石梯、石洞、石盆、石缸等精美石艺品, 最蔚为壮观的,还是寨子里的石碑刻,也建构了鱼木 寨古建筑与古墓碑群的独特民族地域文化景观。碑刻 文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是:审美文化性与教化易感性、 历时传播性的互渗交融。考察这一不同凡响的碑刻石 艺群,从风格迥异的碑刻文中,可以发现土家族与外 来文化多元融合的独特文化信息传播与审美特征。
、教化易感性:古墓碑刻文凸现审美文化传播
方式
清江流域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村寨,自
古流传着“厚死薄生”的民族习俗,为已逝者树碑立 传的风气甚浓,其中以鱼木寨最为典型。而墓碑刻文 则成为土家族传播民族地域文化理念的最佳方式。这 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恐在于墓碑石林刻文的随时可 读性,从而产生教化易感性,使民族文化理念时时刻 刻传播于村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化作用。
鱼木寨现存大型墓葬共九座,最早的建于清道光 十五年(1853年),其他多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这 些墓葬的碑刻建造大都极尽雕饰与文字的奢华。其中 可称为精华的有三座:位于祠堂湾的成永高夫妇合葬 墓,位于生基嘴的向梓墓,及在上二墓之间的向梓夫 人墓。据调查了解,向广柏墓(俗称“罐儿”),始建 于民国二十七年(1939年),比上述三墓更宏大奢华, 可惜在20世纪50年代因鱼木寨中修水库而毁墓取石, 今仅有部分残余石块。嘲现将以上三座墓碑刻文予以 逐一品读,以资考察鱼木寨独特民族文化形成与演变 的历史价值。
《向梓墓志》碑刻文源于鱼木寨当地的文化习俗 与社会影响。向氏家族作为鱼木寨四大姓之一(谭、向、 成、邓),在清代后期逐渐崛起,鱼木寨上谭氏衰落时, 成氏成为巨富,成氏十三代嗣成永高耗巨资自造生基 宫殿墓碑。而向氏则显权贵,向梓生前大兴土木,“丑
秋兴工,丙寅夏竖立,丁卯岁完竣,计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球Web3.0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报告.pdf VIP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艺术展览互动体验创新设计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3湖南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教程(STM32版)习题答案.pdf VIP
- 中考数学专项提升复习:三角形的动点问题.docx VIP
- 广东春季高考数学2024试卷 .pdf VIP
- 2025年国企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酸碱中和滴定.ppt VIP
- 某地老年公寓养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错).doc
- 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花城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