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基本面貌
简论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基本面貌
摘要:易学是朱熹学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易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时期,朱子易学在政府的推崇下,逐渐成为官方学术;同时学者也积极地以师徒相传、朋友讲习与读书自得等方式,传承朱子易学;此外,元代学者还通过研究朱子的易学典籍、发展与批判朱子的易学观点,以及调和朱于与程子的易说等多种途径,对朱子易学作深入探究。这三个方面即构成了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朱子;易学;元代;基本面貌
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10)06-0054-07
朱熹是我国古代的理学大师,同时也是易学大家,其易学思想一方面在其理学思想中占据了纲领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在易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谓朱子学术中的精华。元代时期,朱子易学的官方地位不断提高,学者对其传习与研究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可以说是朱子易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有必要对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的基本面貌,进行一番较为详尽的探讨。
一、朱子易学在元代的官学化
元朝政府推尊朱子之学,而易学作为朱子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成为了元朝的官方学术。朱子易学在元代官学化的倾向,首先表现在一大批深于朱子易学的学者,出仕为元朝政府各级官员,如在学官系统内,丁易东曾任沅阳书院山长;黄泽任景星书院与东湖书院山长;胡炳文先仃江宁教谕、信州路学录,再辟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学正,不赴,后又任明经书院山长;王申子曾被举荐为武昌路南阳书院山长,且其易学著作《大易缉说》亦是由官府出资刊刻;涂?蒙?任赣州濂溪书院山长;胡震曾任南康路儒学教授;梁寅曾辟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鲍恂曾任温州路学正;朱升于至正四年举于乡,后授池州路学正;张理先任泰宁儒学教谕,后又升任福州勉斋书院山长,终于福建儒学副提举;龙仁夫任陕西儒学提举。非学官系统者,如李简曾任泰安?y;曾贯曾任绍兴府照磨;陈应润由黄岩文学起为郡曹掾,后调明幕,又凋桐江宾幕;保巴曾任侍郎,继任黄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又迁太中大夫,终于尚书右丞,元仁宗为太子时,保巴曾奉旨为其讲授易学,且将自己的易学著作献上。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本身仕履不详,但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过一定功名,如熊良辅于延?v四年曾经“以《易》贡”,解蒙则“中天历己巳江西乡试”。这些学者中,如胡炳文、熊良辅等本身即是朱子易学嫡传,其余虽非专主朱子一家,但都对朱子易学有较深的理解,并在对朱子易学的接受、批判、改造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易学体系。他们的出仕为官,可以说为朱子易学增添了显著的官方学术的色彩。
朱子易学的官学色彩,还可以从科举考试中朱子易学所受重视的程度反映出来。按照元朝政府的规定,科举考试中《易》以程、朱义为主,同时可兼用古注疏。但从目前留存下来的一些科举程文和拟文中来看,应举者对朱子易学的关注程度,似乎要在程子易学与古注疏之上。具体而言之,这些程文与拟文中,有一部分倾向于合会程朱之义而作答,如至正辛巳科湖广乡试第一名谭圭,其程文开篇云:“程子曰: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之则一事,专言之则包四者。朱子曰: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纲。合二说而互言之,明问可无疑矣。”此即是兼用程朱义。另有一些文章则倾向于以朱子义为主,如元代涂?蒙?作《周易经义》,专门仿照科举考试拟题作文,给学者作为榜样,其中“乾文言体仁足以长人”一题,涂氏拟文曰:“尽人事之当然,以明天德之自然,非至健之功不能行也。夫德之在天,即事之在人也,然非至健之君子,何以能合天人而一之哉?”这实际上是从君子以人合天的角度立论。程子在注释《乾》卦《文言传》此段文字时仅云“行此四德,乃合于乾”,说得比较模糊;而朱子则云:“元者善之长以下四句,说天德之自然。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以下四句,说人事之当然……其在君子所当从事于此者,则必体仁乃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斡事。”又云:“非君子之至健,无以行此。”可见,涂氏之拟文,从立意到文句基本都来源于朱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程子《易传》不注《系辞》、《说卦》、《杂卦》,因此若于此数篇中出题,则基本上都要据朱子义回答。如至正丁亥科江浙乡试,《易》义之题目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白天?v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此段文字出自《系辞下》,程子无注,因此在一篇署名傅常所作的程文下,考官林宗起即批曰:“今制,《易》主程朱,兼用古注疏。此题程子无传,朱子《本义》惟日:乾坤变化而无为……此作主朱子《本义》,而兼用注疏,盖今制所许者也。”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作文时以程子义为主而不取朱子义的情况,就显得较为少见。由此可见,对于元代科举考试中《易》的部分而言,朱子易学的重要程度应是排在第一位的。这同样可以表明,在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