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明董事长亏本买卖
精明董事长亏本买卖
吉林省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吉粮集团原董事长刘宪鲁曾与吉粮人风雨同舟、拼搏开拓,用汗水换来了骄人的成绩,该集团名列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由于业绩突出,刘宪鲁还被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可是,精明的刘宪鲁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给自己谋私利,最终在人生这笔账上做了亏本买卖。
2009年6月26日,刘宪鲁被吉林省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挪用公款罪判处无期徒刑。
算盘一:亏国家肥自家,女儿女婿拿绿卡
1992年,长春市新三合公司的法人代表东方认识了时任省粮食厅副厅长的刘宪鲁。东方为人神通广大,在商界、政界左右逢源,个人名下拥有多家公司。他深知刘宪鲁这样的大人物的“含金量”,因此,他千方百计、不计血本地“巴结”刘宪鲁。
1995年,东方终于找到了“表现”的机会,他听说刘宪鲁的女儿全家想移民国外,正苦于无人帮忙,就决定主动出资,将刘宪鲁的女儿及女婿移民到加拿大。1997年5月15日,东方将155万元人民币汇到香港商人路某的个人存折上,由路某在香港将此款兑换成25万加元和5000美元,并按东方指定的账户汇入加拿大皇家银行蒙特利尔支行。1999年,刘宪鲁的女儿、女婿终于取得加拿大绿卡。
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东方不是个慈善家,他的每一分投入都不是“无偿”的。1999年7月,刘宪鲁女儿的绿卡刚刚到手,东方马上就以做房地产生意资金紧张为由,向刘宪鲁提出借款1000万元的要求。刘宪鲁又气又怕,他知道要是借给东方1000万元,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可不借钱自己又有“小辫子”攥在东方手里,真是进退两难。
最后,刘宪鲁决定采用“稳字诀”和“拖字诀”。他先安排心腹吉粮集团下属双龙粮库主任李某,与另一家下属企业大连运销公司签订虚假的联合收粮协议,从大连运销公司调入公款1000万元,放在双龙粮库的账外保管,然后,刘宪鲁告诉东方,钱已调到双龙粮库账上,让其看到希望,同时又特别交待李某,没有他的批准,这笔钱不能付给东方。他的如意算盘是,时间长了,希望此事能不了了之。没想到,东方并不买账,对于刘宪鲁望梅止渴的伎俩,他心知肚明,最后他发狠,扬言要到纪检监察机关举报刘宪鲁。
这下,刘宪鲁有些慌了,想想反正是国家的钱,放到哪里都一样,最终也进不了自己腰包,以他目前的权利,稍微耍下手段就可以隐瞒过去。并且,女儿、女婿已经取得绿卡,再怎么也亏不到自己,因此,他赶紧对东方好言相劝,并通知李某抓紧时间付款。
1999年11月,双龙粮库与东方签订联合经营化肥的虚假协议。事后,李某让双龙粮库财务人员,将1000万元分三笔汇到东方指定的账户上,归其个人使用。至此,1000万元全部被东方揣进个人腰包,不久就被挥霍一空,案发后也未归还。
算盘二:花钱得升迁,人事买卖获暴利
作为吉粮集团的董事长、一把手,刘宪鲁手中握有重要的人事权。谁能上,谁不能上,都由他说了算。时间一长,刘宪鲁打起了小算盘,再过几年,自己退居二线,权力就作废,如何充分利用手中资源,让它效益最大化呢?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以权换钱,做人事“买卖”。
刘宪鲁以前对于来家中送礼、请自己吃饭等行为有些不屑,但有了“做买卖”这一想法后,刘宪鲁主动对下属嘘寒问暖,并刻意帮几个下属完成升迁愿望。有了前例,“市场需求”便闻风而动,一些下属纷纷效仿、试探。对于下属们“孝敬”的钱,刘宪鲁从来都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渐渐地,不花钱没有好位置,花了钱才能有好单位,成了集团内部人所共知、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此时的刘宪鲁俨然就是“精明”的商人,手中的人事大权变幻成待价而沽的“稀缺资源”。
1997年2月,刚当上吉粮集团某部副主任的张某,为感谢刘宪鲁在职务上的安排,为刘宪鲁送去人民币10万元。1999年9月,张某为能提到主任职位,在刘宪鲁的办公室,再次送给他人民币10万元。刘宪鲁一边假意推辞,一边答应可以“研究研究”。在刘宪鲁的大力推荐下,张某终于顺利地坐上了部门主任的交椅。2001年6月,张某为感谢刘宪鲁对自己的提拔,在刘宪鲁办公室,又送给刘人民币10万元。2000年10月,吉粮集团大连下属某公司副经理李某,为能继续留在大连工作,向别人借款1万美元,在长春太阳城饭店借吃饭之机,“主动”送给了刘宪鲁,最终达到了目的。
2001年末,吉粮集团于某在刘宪鲁的鼎力推荐下,被提升为吉粮集团副总经理。于某以感谢刘多年来对其的关心和培养为由,到刘宪鲁的办公室送给刘人民币10万元。吉粮集团副总王某,为感谢刘宪鲁在工作上的关照,在2001年、2002年春节,两次到刘宪鲁办公室,分别送给他人民币1万元;2003年,王某利用陪刘宪鲁在澳大利亚考察之机,送给刘宪鲁5000美元;2004年,王某再次利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