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唐代中后期支郡刺史地位
试论唐代中后期支郡刺史地位
[摘要]唐代中后期,在道、州行政体制的制约下,支郡刺史的权力大为削弱,由此带来地方统治局面的恶化。为了恢复对地方州郡的有效控制,唐代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提高刺史地位的措施,目的在于重新实现对各地的稳固统治,从而改善地方统治局面。总体而言,唐代提高刺史地位的努力虽然没有改变藩镇体制,但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其做法为五代北宋统治者所继承,并最终重新实现中央对州郡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唐代后期;观察使;刺史;关系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前期为州县两级制,后期则为道、州、县三级制,这是两种不同的行政体制。在这两种地方行政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刺史所受到的冲击是最为激烈的。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多未涉及节度观察使与刺史之间的复杂关系。对唐代中后期的刺史来说,他们在帝国行政体系中的地位与施政方式都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
一、唐代中后期观察使与支郡刺史的关系
诺思认为:“国家基础结构的创立旨在界定和实施一套产权,并指定统治者代理人的权力代表。由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与统治者并不一致,因此统治者要设立一套规则以图迫使他的代理人与自己的利益保持一致。然而,代理人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受统治者约束,因为存在着统治者权力扩散。”诺思的这一理论,用来解释唐代中后期的节度观察使的行为及其与支郡刺史的关系,具有相当的说服力。郑学檬认为,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权力扩散”,“唐后期在中央集权体制削弱的情况下,江南地区的州县地方权力中心的存在可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实,与其说以江南地区的州县为中心普遍存在着地方权力中心,不如说以江南地区各节度观察使为中心存在着权力中心更为恰当。
唐代中后期,道、州、县三级行政体制格局的形成,对刺史行政产生了特别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唐代中后期,节度观察使与支郡刺史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和谐的。
首先,属郡刺史对节度观察使存在着严重的依附关系。如所周知,节度观察使与支郡刺史上下级关系的确立,属郡刺史作为节度观察使的下属,在施政过程中必然是唯节度观察使之马首是瞻,换句话说,与唐前期刺史直接向朝廷负责不同,唐代中后期的刺史向其节度观察使负责。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改变,对刺史的地位与行政方式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唐前期刺史相比,唐代中后期支郡刺史的地位,无疑是下降了很多。尽管节度观察使并没有任命属郡刺史的权力,朝廷也要求支郡刺史遇大事情要首先闻奏,但朝廷赋予了节度观察使考核属郡刺史政绩善恶的权力,那么属郡刺史对节度观察使在政治上的依附就难以避免。
其次,支郡刺史的行政程序也发生了改变。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与尚书省联系,所谓“其常则申于尚书省而已”,而且“其所部有须改更,得以便宜从事”嘲(第747页),刺史的独立自主性是相当强的。唐代中后期则不同,支郡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其独立自主的权力被压缩了不少。支郡刺史行政须先请示廉使,否则可能会被问罪。李繁为毫州刺史,“州境尝有群贼,剽人庐舍,劫取货财,累政擒捕不获。繁潜设机谋,悉知贼之巢穴,出兵尽加诛斩。时议责繁以不先启闻廉使,涉于擅兴之罪,朝廷遣监察御史舒元舆按问。元舆素与繁有隙,复以初官,锐于生事,乃尽反其狱辞,以为繁滥杀无辜,状奏,敕于京兆府赐死,时人冤之。”就当时的一般行政程序来说,李繁确实应该先请示观察使,然后发兵;况且此事因涉及用兵,更加应该事先禀告廉使,才能发兵,是以“时议责繁以不先启闻廉使”来向他问罪,也绝非毫无根据。
最后,节度观察使深刻影响着属郡刺史的施政行为。与行政程序的改变相比,这是更为重要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政治局面的安定与否。节度观察使对属郡的支配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属州刺史的行政行为。权德舆说:“大凡都府岁杪,使刻深吏周行支郡,钩摭泉货,二千石不相聊,如梏口然。”他用“大凡”二字,说明节度观察使多是采取如此办法控制其属郡。在很多情况下,支郡刺史甚至受节度观察使强迫,向管内百姓多收乱征,导致一道之内地方统治局面的普遍恶化,这里可以严砺贪污案为例加以说明。
严砺,两《唐书》均有传,据其本传,其为人“性轻躁,多奸谋”。贞元十五年(799),在巨大的争议中被德宗任命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州刺史,“砺在位贪残,士民不堪其苦。素恶凤州刺史马勋,诬奏贬贺州司户。纵情肆志,皆此类也”。元和元年――四年(806-808)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梓州刺史,元和四年春三月病逝。其贪污事发于监察御史元稹之弹奏。据《旧唐书?元稹传》载,元和四年(809)三月,元稹奉使东川,“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剑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