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地域题材影视作品中山东元素
解析地域题材影视作品中山东元素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热播山东题材影视作品中的民俗元素,探究民俗在影视剧中的嵌入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以鲁商题材的影视剧为例分析传统地域文化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以期更好的研究其地域文化特征。
关键词:山东题材;影视;民俗;鲁商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123-02
近年来,地方性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其独有的乡土气息和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成为了荧屏的宠儿。众多优秀的地方性题材影视剧层出不穷,如还原山东移民史的历史大剧《闯关东》,反应东北乡村风貌的《乡村爱情》系列,揭示百年晋商精髓的《乔家大院》等,均创下了收视热潮。其中,以传承千载的齐鲁文化为支撑,以山东独有的风土风貌为填充的山东题材影视作品备受观众青睐。究其热播的原因,民俗及文化两大元素的成功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民俗元素在影视剧中的嵌入
影视剧当中的民俗元素表现方式多样,导演在充分了解当地乡土特色的前提下,原汁原味的还原民俗,并使之融入到影视的背景当中。民俗元素和影视剧剧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承担起了一定的叙事功能。影视艺术通过还原物质民俗、游艺民俗和人生礼仪等方面,既满足了外地人对于当地民俗文化的猎奇心理,同时也贴近了本地居民的审美情趣,增加了地区认同性。
物质民俗一直是地方性题材影视剧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以食为天”一句话表明了饮食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而饮食民俗的形成的原因则是多样性的,同时也是最能直接反映当地地方文化特色的媒介。山东煎饼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方式享誉全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山东饮食的代名词。在山东题材的影视剧中,导演也不吝将其摆上荧幕。在2008年热播的央视大剧《闯关东》中,因为讲述的是山东人的移民史,戏里“闯关东”的路上,人们便靠着煎饼度日,这种让山东人倍感亲切的“干粮”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闯关东》戏里的主角。在剧中,前几集朱开山的妻子带领三个儿子 “闯关东”,投奔已在东北的丈夫,一路上历尽艰辛磨难。在终日漂泊的大船上,娘几个唯一保命的就是从家里带在身上的一点煎饼。靠着这一点煎饼,他们在船上救了奄奄一息的夏掌柜,后面的情节才被逐渐演绎出来。这里的煎饼不仅是导演着重用来点缀山东移民史的民俗元素,它同时起到了叙事和情感的双向作用。剧中的煎饼被作为了山东人的民俗符号,就像新疆人的馕,藏民的糌粑和东北人的大馇子一样,煎饼支撑起来了闯关东人的脊梁。而剧中山东人热血慷慨的性格都被导演用煎饼诠释了出来。这种诚实、尚义、好客的性格是山东人闯关东的文化素质,正是这种传统性格使得他们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赢得他人的尊敬与信任。
游艺民俗当中的民间说唱通常也是导演经常关注的地方,这些原汁原味的小调、山歌在特定的情景里反映出了当地人的性格和生活氛围。山东比较著名的沂蒙山小调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开篇就先自夸家乡好,山东人的豪爽直白的性格表露无疑。而且曲调婉转悠扬、通俗易唱,契合了沂蒙山的独特风景,已经作为一种山东民歌的标志为人们所接纳,在地方性题材影视剧中也频频出现。2009年开播的山东抗战题材电视剧《沂蒙》就用片头曲的方式加以强调。剧中小女孩轻声哼着熟悉的沂蒙山小调,配合着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使得影片更加返璞归真。这种小调虽然对于影片的叙事功能没有太多的作用,但这种点缀性的民俗元素却深化了剧中的背景,增加了观众的亲切感。
山东民俗是齐鲁文化形成的土壤和根基,齐鲁文化是山东民俗塑造自我的模具。无论是《闯关东》里朱传杰给夏掌柜的半张饼,还是《大染坊》陈六子的义字当先,都演出了山东人骨子里的性格:或节俭好客或粗犷豪放或重义守信。而随着2002年热播剧《大染坊》的横空出世,另一个直接反映山东精神的题材――鲁商文化,迅速出现并占据了人们的视野。
二、影视剧中的鲁商文化
山东人经商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即出现了临淄这样的“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一》)的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自秦统一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山东工商业日趋衰落。明代以前,山东商人大多是单个的、零散的,经商活动各自为战。清末民初,商会兴起,鲁商成为有组织的地域商帮,并且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商业文化。自此,以齐文化为基础,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鲁商群体正式形成了。
身为中国五大著名商帮之一的鲁商,以山东人独有的质朴单纯,豪爽诚实的性格在波诡云谲的商海中历来拥有着良好的口碑。山东商人素有“诚贾”、“良贾”的称谓。日本著名学者坂元宇一郎在《大人风貌的山东人》一文中也称赞道:“在性格上,他们做生意有板有眼,团结力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