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州东赵遗址炭化植物遗存记录的夏商时期农业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第 36 卷,第 1 期 人 类 学 学 报 Vol.36, No.1
2017 年 2 月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February, 2017
DOI: 10.16359/j.cnki.cn11-1963/q.2017.0011
郑州东赵遗址炭化植物遗存记录的夏商时期
农业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杨玉璋 1 ,袁增箭 1 ,张家强2 ,程至杰 1 ,禤华丽 1 ,
方 方 1 ,张居中 1 ,顾万发2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 230026;2.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 450052
摘要:本文通过对郑州东赵遗址 2013~2014 年度考古发掘采集土样的浮选分析,获取了该遗址新砦、二
里头、二里岗三个不同时期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炭化植物种子主要包括粟、黍、水稻、小麦和大
豆五种农作物以及狗尾草属、稗属和马唐属等不同种属的杂草种子等。对遗址不同阶段炭化农作物及典
型田间杂草遗存的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东赵遗址自新砦期至二里岗期的农业生产始终保持着以种植粟、
黍为主的特点,大豆是该遗址先民稳定的食物来源之一,而水稻在整个农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一直很低。
值得注意的是,从新砦期至二里岗期,粟、黍两种旱地作物在东赵遗址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
先民的旱地田间管理技术也随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小麦的种植始于遗址二里头文化期,至二里岗期时
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先民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东赵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分析结果为了解夏代早期至商
代前期中原核心区域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对探索中国国家起源与早期发展阶
段农业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及其与文明演进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赵遗址;浮选;新砦期;二里岗期;植物遗存;农业结构;发展过程
中图法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Q914.2 2 ; A ; 1000-3193(2017)01-0119-12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During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Based on Carbonized Plant Analysis at the Dongzhao Site, Central China
1 1 2 1 1
YANG Yuzhang , YUAN Zengjian , ZHANG Jiaqiang , CHENG Zhijie , XUAN Huali ,
1 1 2
FANG Fang , ZHANG Juzhong , GU Wanfa
1. Department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scientific archae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2. Zhengzhou municip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Zhengzhou, 450052
Abstract : The Dongzhao Site, located in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contains different
收稿日期:2016-03-28; 定稿日期:2016-05-10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CB9538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780003)、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本研究同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