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近代商业思想演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中国近代商业思想演进

试论中国近代商业思想演进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并逐渐陷入半殖民地深渊。处此危急之际,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和官员改变了旧有的重义轻利观念,反思商业的重要性,提出重视商人、商业,以图通过商战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在这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近代商业迅猛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然而积重难返,清王朝的腐败和中国资产阶级的孱弱,最终没能使中国摆脱被欺凌的命运、走上富强的道路。   关键词:义利观;商业;商战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动地进入世界近代体系。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入关,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国人的思想开始转变,旧有的重义轻利的观念被改变,与有识之士的“求富”“自强”相融合,催化近代中国重商思想的勃起,并衍生为商战意识。   1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念   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化和政治格局的终极原因,不应求之于人民的头脑之中,也不应求之于人们对于永恒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长的理解之中,而应求之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之中,这些原因不应求之于哲学,而应求之与该时代的经济。”   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对于意识形态的反映,也对社会经济基础起反作用。   自西汉而始,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的大框架下,要求知识分子格物致知,以求达到仁义之境界,并在数千年之积淀下形成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念。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到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道不计其功”,再到黄宗羲的“君子小人之大辩,人禽之异,义利而矣”。直至宋明理学大师则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极端的观念,最终使世人以“忠信,礼仪”为荣,而以言利为耻。无论是幼童之进学,还是士之立身,先讲的都是“义利之辨”:“学要学得头脑清,莫先于辩义利之界,要得脚跟实,莫切于严诚伪之关。”刘锡鸿在西洋诸国旅居之时,见到他国熙攘求利、财物富足,却丝毫不觉艳羡,反而以其鄙陋,并用了一个自认很精彩的比喻描述当时之情感,认为自己“如同一个世家清贫的子弟,来到暴发致富的巨商大贾家中做客一样,怀着那种书香人家特有的矜持和傲岸风度,冷漠地注视着豪华客厅里的富丽摆设和涂金的装饰,器具固然精巧,而鄙视着这一切固然是诗书世家子弟从未见过,却始终缺乏读书世家的那种灵秀之气氛”。在他看来,中国不适宜学西洋之求利,而应“为世家者,督客其子弟,各自治其业,以肃其家政”,使“彼富豪不敢轻视”,若“欣羡华侈,舍己而致其所为,则餐之费,亦足以自荡其产”。中国社会结构中的等级制度、价值观念、社会分工和道德文明在封建社会的长期蹒跚中经过高度整合,形成了士农工商为基础的有序结构模式,并始终处于相对稳定地位而难以变动。   2旧有思想的松动,重商思路的提出   西方的入侵和中国摆脱上国呓梦开始开眼看世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寻求摆脱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一部分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西方之所以这样强盛,不仅仅在于坚船利炮,更在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中国处而今之大变局,如果仍旧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还以那种“商人无弊不作,其家资巨万,皆由包庇违禁货物,欺诈中外商夷所得”“峨冠博带之儒,且从而轻鄙之”的老观念去认识商业,是大无裨益的。要想真正摆脱被动、受欺凌的地位,必须要国富民强。   以郑观应、薛福成、王韬等人为首的先觉者在“变局”意识的驱动下以西方为参照物,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认为商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首倡“重   王?w认为:“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英之国计民生全恃乎商,而其利悉出自航海。”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靠通商富国的。面对这种世界大势,中国只能与之相适应,不能因噎废食。   曾经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富成提出商握四民之纲的观点:“夫商为中国四民之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迭著神奇之效,何也?盖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并近一步提出工体商用说:“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光绪二十二年(1896),陈炽在其《续富国策》的《创立商部说》中说英国“挟其坚船利炮,穗以纵横四海”是全恃“商之力”。   他们改变了工商为末的旧有看法,认为欧洲国家敢于侵扰大清主要缘于他们商业的发达、财力的富足。这个时候只有充分把握局势,抓住有利的因素,大力发展商业,鼓励本国商人与欧洲商人争利,才能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争得更多的权益,逐渐地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反其道而行,不思改变,仍旧对商业大力抵制,必然国将不国,尧舜禹汤再世也难以挽救。   在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在这些处于江湖之远的知识分子的宣传下,一些身居庙堂的高级官员也终于开始放下架子,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