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自然观
试论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自然观
摘要: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同属“自然”派,他们的诗中都包含了强烈而真挚的自然之爱,二者都可称为为自然而诗的诗人,他们有相似的心灵咏叹,也有着个性的人文情怀以及不同的人生境界,这也就使二人拥有了别样的人生。
关键词:华兹华斯 陶渊明 自然观 诗歌
中西方田园诗代表人物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诗中都包含了强烈而真挚的自然之爱,这主要表现在二者诗歌中的自然观。在他们心中,大自然是人间的净土和乐园,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但同时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的自然观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 、相似的心灵咏叹
处于不同时代的,受着异质文化侵染的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在回归自然后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于是,他们不由自主地用心灵发出了美妙的合声,从而把我们带到自然的田园中去捕获精神的瑰宝。
(一)保留自然的质朴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都把自然作为诗歌创作的对象,而且以诗境的质朴无瑕为诗歌创作的原则。后人评陶诗,多称誉其诗风的平淡自然。在他的意识里,诗歌就应该自由地表现个性,胸怀坦荡地直接抒情。他在自己的诗中如实地表达自己对劳动生活、田园风光的情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看似平淡无奇,像是随意之作,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禾苗在微风的吹拂下慢慢生长,诗人的衣服上沾了些许的夕露,一肩月光,荷锄夜归的景象。元好问评陶诗:“抑郁天然万古新,好花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来赞美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清新自然。
同样,华兹华斯主张“通常都选择卑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里,我们的热情找到了更好的土壤,能够达到成熟境地,少受些拘束,并且说出一种更淳朴和有力的语言,因为田园生活的各种习俗是从这些基本感情萌芽的,并且由于田园工作的必要性,这些习俗更容易为人了解,更能持久;最后,因为在这种生活里,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和永久的形式合二为一的。”
(二)共同的思想境界,二者都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华兹华斯在从大自然和纯朴的人们身上寻搜美的同时,还从人同自然的结合上去窥探美,凭着火一样的热情把自然与人在审美这一点上熔为一炉。他的《咏水仙》,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和安慰,寻找人性最后的归宿,大自然能启迪人性中博爱和善良的情感,能抚慰人的心灵创伤,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如诗中第四节所写:“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寞”,唯有水仙的景色――大自然的景色,“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使“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在这首诗中, 包含着浓郁的哲理意味,即“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和永久的形式合二为一的”,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
陶渊明一生追求自然,在陶渊明的哲学观中,自然是自在自足、没有外求的存在,表现了“形居尘俗而粞心天外”的超然。其中最让人称道的当属《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寄心于远,则虽在人境,而车马亦不能喧之;心有芥蒂,则虽嬗一壑,而逢车马亦不免惊猜”,所以在这里只能用意无所属的“见”,而不能意有所属的“望”;“见”是“心远”达到的一种哲学和艺术的境界: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人与自然冥会妙合,浑然如一。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把情感的自由表达看作是诗的根本要求,希望以此来摆脱封建的乃至资本主义的理性对人的束缚。中国魏晋时代是“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玄学家要使情不受有限事物的束缚而达到无限的境界。
二、差异中尽展个人情怀
作为山水派的代表,他们渴望打破虚伪的面具,而回归一个真正的自我。他们回到自然中去完善自己,净化心灵。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思想体系中依然存在着矛盾的一面,也正是这些不同,而使他们拥有了一片特别的专属于自己的天地。
(一)“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曾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两个概念,“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偏重于主观情思的直接流露。”华兹华斯往往以一种情绪,一种具有鲜明倾向与色彩的心境投射到自然物中,但自然物本身的自在性同那个“欲之我”是相对立的。他在《致雏菊》中写道:
白天,当毫无收获的焦躁不安
这个世间的一切亢奋狂热
压在我这颗怦怦跳动的心上
我在精神上多少次求助于你!
穿过树林蜿蜒流去的葳河啊,
我的灵魂曾多少次求助于你!
当时,华兹华斯来到的崴河是位于威尔士和英格兰西部的一条河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