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为我国逐步建立现代工业体系,促进经济的连年高速发展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然而纵观世界上资源型城市的成长道路,终会面临资源储量枯竭的问题,
转型升级成了必由之路。2013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的出台更是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分类和转型给出了明确意见。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很
多地区如德国的鲁尔区、日本的九州地区、辽宁阜新市、山东枣庄市等的成功转型为其
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登封市目前属于成熟型资源性城市,长期以来,煤炭、铝矾
土等矿产资源为登封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当前登封市面临着新的形势,
如何发展需要探索前行:一是外部环境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
煤炭市场的低迷和安全形势导致登封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有为的压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
点势在必行;二是自2012年以来,新型城镇化工作快速推进,发展新兴产业让进入社
区的农民就近再就业事关民生事业;三是近年来,郑州市将该市的主导产业定位于文化
旅游、汽车零部件制造、家居、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四是河
南省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发展,将登封市定位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一系列的配套
优惠政策为登封市的产业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本文在学习研究相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
功模式和先进经验,研究了他们在转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提出了登封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转型的方向以及转型的可行性。本文通过查阅登封市
志、国土资源志等权威文献,对登封市自身拥有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文化旅游资源
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与登封市相关职能委局的专业人士的探讨,对登封市目前第一、
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本文的基础材料数据,主要是相关的
统计数据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统计局,为准确分析登封市经济提供了较为准确数据基础。
在具体的分析研究中,本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近几年的的经济指标变
化,剖析了登封市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问题,研究近几年产业结构变动的深层原因,
重点对煤炭资源的发展进行剖析,得出了登封市要依托登封市产业转型的先天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转型升级的思路,并结合登封市近年来产业发展规划、
招商引资具体情况等对加快现代农业体系构建、做好煤炭、铝等传统行业的升级,发展
I
新型工业园区,加快以文化旅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最后,资源型城市转型涉及多门学科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由于本人的理论基础和
认知的局限性,在材料搜集和研究分析中,难免有所不足和失误,这些不尽科学的地方,
本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本人将继续研究不断提高。
关键词:登封市,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II
ABSTRACT
Thedevelopmentofresource-based citieshasmade enormouscontributionsto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s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s well as to the continuous rapid growt of our economy.
However,onmaking a comprehensive surveyofthe resource-based citiesthroughoutthe world, it canbe
concluded that industry in those places are necessary to be ungraded and transitioned as a result of
depletionofresources inthe longterm. Thepublishment ofplans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ofnational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2013 suggested a clearroute forthe distribution andtransition ofthese cities. On
the issuesofhow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