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审美文化视野下快闪族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春审美文化视野下快闪族探析

青春审美文化视野下快闪族探析   [摘要] “快闪族”作为一个时髦且富有争议的族群,赫然出现在当今世界的文化地图中。一群互不相识的人透过互联网或短信相约在指定时间和地点集合,然后一起做出一些特定的动作,又在短时间内若无其事般地急速消失。“快闪族”所折射出的是青春审美文化下的青春性格的规训和解放,青春欲望的投射与沉浸,以及青春个体的认同和排斥等等问题。   [关键词] 快闪族 青春性格 青春欲望 青春个体      一、“快闪族”是什么   “快闪族”,作为2003年出现在文化版图上的新兴名词,无论是网友还是专家对此都有自己的概念界定。但意思表达大体相同,即“是指互不相识的网民借助网络及手机联系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同时一起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无聊”动作,而后迅速解散,正是基于其‘快’的特点,人们又将这一词语译为‘快闪暴走族’”[1](Flash Mob)。这些“无聊”的动作包括拍手掌,叫口号,扮青蛙跳等,一般是不犯法却很引人注意的动作。2003年6月,美国纽约曼哈顿,近200人同时冲上梅西百货公司9楼,向售货员声称需要一块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爱情地毯”。在售货员忙得同时应付200人的“刁难”时,这批神秘的客人又迅速散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这次“地毯”事件是“快闪族”在全球的首次亮相。随后,这种“快闪行动”借助互联网的通道以非比寻常的速度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我国,快闪是从香港发源的。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跳芭蕾,行动持续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2]随后,厦门、青岛、广州、杭州、成都……等内陆的几个大城市都出现了“快闪族”的身影。而内地最为成功和最有意义的快闪活动,发生在杭州。2004年4月24日下午3点整,将近400人聚集到杭州黄龙体育馆前,共同举起可乐罐,一齐喊“感情深,一口闷”,然后众人纷纷喝光可乐,将可乐罐踩扁丢进垃圾桶,迅速离开。2004年8月7日,风靡全球的“快闪行动”又出现在成都市春熙路街头。闪客们统一身着酒红色的T恤衫,将双手举过头顶,做出个“鄙视你”的手势,同时用普通话齐声大喊:“我-不-喜-欢”,100多名“快闪族”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狠“闪”了一回成都人,在众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时,这群怪怪的男孩女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3]   目前,“快闪族”们的传播渠道已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上的传播,手机短信等一些更加方便快捷的传播媒介也成了“闪客”的首选方式。“快闪行动”也从一种游戏性质的无意识行为艺术慢慢地发展到了一种有意识的,有意义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主角,躲在这游戏背后的男男女女的年龄大多分布在十几到二十几岁之间,这种年龄层次上的分布特点对于青春审美文化的探讨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闪族”的青春审美文化分析   第一、青春性格的规训与解放   快闪族的成员,即闪客,年龄在二十岁上下,他们一般拥有高学历和固定职业,平常接触电脑的机会比较多,并愿意去尝试一些新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快闪族的天条,即做完了就闪,闪客们绝不相认。如果你问其他快闪友的电话号码,准备私下进一步联系,这就是违反了“天条”。在平时,闪客们有自己的角色和职业分工,他们将自己的身体纳入一个理性的范畴中,而当参与某次快闪活动时,尽管闪客们彼此互不相认,却同时投入到一种无理性的狂欢中,开展一场游戏式的青春闹剧,用放纵、迷醉、癫狂去挑战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并且乐此不疲。   借用尼采的观点,这是一次酒神颂的典型范式。“在酒神的魔力下,不但人和人重新团结起来,而且疏远的、敌对的或者受奴役的自然重新庆祝他同她的浪子人类和解的节日。……人载歌载舞,将自己表现为一个更高的共同体的成员:他连走路说话都忘记了,一路跳着舞飞到高空中。他的神态表明他着了魔。就像动物会说话,大地上产出牛奶和蜂蜜一样,……他现在甚至变得如此狂喜,如此振奋,就像他在梦中看见诸神的变化一样。”[4]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会认为闪族们的行为是“提坦式的”和“野蛮人式的”。“闪族”们就是狄奥尼索斯忠诚的门徒,他们自弃,狂傲,在迷醉中,解放着自己的青春性格,恣意地做着不为常人理解的行动。然而,也就那仅仅的几十秒钟,“闪完”之后,他们又一次地融入到现实的人潮中,做着与旁观者一样的举动,仿佛他们从来没有出现过。他们不再与其他闪友们联系,回归到自己正常的社会身份中,等待下一次的闪族集会。   尼采用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比喻,来解释悲剧的诞生。同样用此精神,我们也可以理解“闪族”的行为。当他们手舞足蹈地做着莫名的动作时,个体进入一种身不由己的自弃状态,在狂喜的癫狂中,个体生命与个体意识逐渐划入一种浑然忘我之境,这是狄奥尼索斯式的精神,象征着人的原始生命力的激情奔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