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弋江边老肆
青弋江边老肆
弋江双美
青弋江流过马头镇,由南向北,又流向了另一座著名的古镇,即弋江镇。
自西汉始,弋江镇便是宣州府治。东汉末年名将周瑜、东吴开国大帝孙权,都曾经坐舸至弋江镇巡察,部署防务。东晋司马江山建立后,弋江镇便开始了商贾小聚,至南朝,商贾的脚步匆匆,从宋而齐、自梁而陈,走向弋江镇,很快,弋江镇便成了商埠。至隋唐,弋江镇响誉遐迩,成了皖南的一座重镇。青弋江流经弋江镇,河面宽阔了,加之,弋江镇上可通宣州、泾县、歙县,下可达芜湖、南京,乃至上海,扼中江要津,是舟楫溯水而上或顺水而下的港埠。
晚唐,诗人杜牧曾在宣州为官,常在弋江镇采风。公元839年春,唐文宗拜杜牧殿中侍御,掌朝仪纠察,兼察宫门内事、库藏出纳与京畿。大唐曾有一位宰相,名杜佑,为杜牧的祖父。杜牧任职于宣州,是一种过渡,或曰下派挂职,回长安,是迟早的事。“皇帝诏曰”后,杜牧启程前,写了一首七律,诗中有一种意境:青弋江村边,轻风之下,垂柳依依,如水荡漾着唐时的柳拂桥。杜牧笔下的柳拂桥充满了诗意,但不是架设在青弋江上,唐时,可以做这样的想象,但汛期洪水翻涌,弋江镇境内的青弋江面更宽,论技术、工艺,是达不到彼岸的,即便是枯水时节,青弋江的河床瘦下去了,也难架一座桥。其实,柳拂桥是架在弋江镇某一条小溪流或小河流上的。披阅古诗词,便可以发现,许多诗句是以青弋江代称弋江镇的,有些文献亦然。“青弋江村柳拂桥”,一个“村”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至清乾隆、嘉庆年间,柳拂桥已憔悴、衰败,步入残年,垂柳曼舞也逗不起它的兴奋了。见状,南陵布衣诗人刘开兆写了一首诗,名《青弋江棹歌》,笔赞了弋江镇的景致、人事,又感叹了柳拂桥的式微、老态,表达了对柳拂桥以往姿容的惦念之情。
柳拂庵也是弋江镇文物,居于镇郊,与柳拂桥相邻,建于唐元和年间,与柳拂桥的出生年月相近,不知是先有桥,还是先有庵,史料上没有定论。但,桥与庵相配,堪称弋江镇一景。古寺清风,云烟绕宇,杜牧是舍不得撇开的。他游了,植了一棵柏树,也写了诗,还亲书匾额,曰“柳拂庵”,并刻于石上。至民初,柳拂庵还在。后来,侵华日军飞机的轰炸、特大山洪的冲击,柳拂庵也身残了,柳拂庵的石刻不见了,一说是沉入了青弋江,一说是埋进了水塘,总之,杜牧的遗书落入了淤泥之中。谁也没考证,谁也没从淤泥中捞出这尊石刻。不过,柳拂庵勒石拓片还在,藏于一座博物馆,或许,是有心人临危拓片,拯救了杜牧的勒石。现在,柳拂庵的一面墙上,还写着三个字――柳拂庵,似杜牧笔迹,是临摹的。有时候,临摹也是一种守候。
弋江镇有一道风景是女人格外美,或妩媚,或清纯,都一律养眼。当地有句民谣,“青弋江水清又清,姑娘嫂子分不清”,说的是当地女子的容貌细嫩,年轻,经得住岁月与风霜,脸上少有沧桑。这样的容貌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喝青弋江水滋润的。当然,这句民谣另有暧昧的意味。
晚唐之际,弋江镇诞生了一位绝色美女,名苏柳云。十七八岁时,她的确如柳,也如云,出入青楼、酒肆与夜船。在弋江镇,这三种地方多的是,文人骚客也多的是,说青楼、酒肆里产生诗,那是女子与诗人艳遇后的轻吟,靡迤,浮动着胭脂味。有时候,夜下的舟楫上,诗人遇歌女,一唱一吟,风流也缱绻,船舱里便会有诗,也有歌了。临别时,诗人可能把诗献给了歌女,也可能遗失在了船舱。正是在诗酒、翠帘、红袖中,杜牧遇上了苏柳云。这枝柳偎进了杜牧的怀抱,一起弄明月,明月有笛声,不再东张西望,这朵云也不再飘浮了。有人说,杜牧与苏柳云之间不止是男女艳遇,更多的是爱情。汤显祖也相信这一点,明万历年间,这位著名的戏剧家曾赴弋江镇,踏访过杜牧与苏柳云产生爱情的土地,想写一部爱情故事,与《牡丹亭》互为姊妹剧,终未如愿。
至于杜牧这次回京畿,与红颜告别的情景,当然也会是一首艳丽的诗。杜牧不会偕苏柳云回长安,皇宫里戒备森严,苏柳云进不去。她只能断肠,再如云,在弋江镇上飘……
风流脚步也斯文,迈向弋江镇的名家不止杜牧,李白、王维、贾岛、王昌龄,一个个名震朝宇,却对弋江镇有情有意,纷纷与之相会,斜穿竹径,吟诗花明,晴雨兼白帆。弋江镇有一条主街,东西走向,悠长,街道上铺青石板,一直通向河岸。主街上,旁逸出若干的小巷,逼仄,大多蛇形。主街也不宽,民居相向而立,石槛,槽门,青砖,檐角,匾额,镂花窗棂,几乎大同小异。坊间也幽深,所藏商品或相仿,或有异,毛栗、瓜果、荸荠、甘蔗、菱角、烟叶、茶叶、莲藕之类,都是土特产,面街有摊铺,可销售;坊的深处是河,可运往外地出售。
诗好,酒也好,女人美,民食也美。弋江镇的美食大多诞生于厨娘的巧手、柴火的随性,与油盐的亲切。晚清时,镇上有十多家餐馆,尤以笋香居、醉香楼、富贵春最著名。门前是疏柳低垂,篱菊弄影,窗口是风竹、流水,楼外有飞鸟掠岸。这样的境界,徽商、乡绅、雅士是乐于去的,与美眷共餐,坐在窗前,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