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_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第 十 章 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10-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3. 定子串接电抗器(电阻)时的机械特性 10-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10-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10-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10-5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稳态运行的计算 为了保证变频前后?M不变,要求 这时既保证了电动机的过载能力?M不变,同时又满足?1=定值的要求,这说明变频调速适用于恒转矩负载。 (1)调速时负载转矩不变,此时TN=T?N,由 ? 式可得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2)调速时负载功率不变,此时 所以 于是 即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必须随频率的开方成正比地变化。 对恒功率负载采用变频调速时,若满足上式,则电动机的过载能力不变,但?1将发生变化。 若满足?1不变,但过载能力将发生变化。 (二)变频调速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只介绍当 时的机械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1. 最大转矩: 当频率较高时,可忽略定子电阻r1,则 即当频率较高时按 的规律调速时, Tmax基本上不变。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当f1较低,r1的影响不能忽略时Tmax逐渐减少,若要避免Tmax过小,必须在低速时适当地提高电压。 2. 临界转差率sm: 同样当f1较高时,忽略r1,则 在运行段的斜率(设在该区域机械特性为直线)的转速降为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说明机械特性在线性区的斜率基本上是相同的,机械特性曲线平行地上下移动。 下图为不同频率时的机械特性。其中 受定子电阻r1的影响,随着频率的降低,最大转矩略有减小; 频率很低时(如图中的f15、f16),Tmax降得很多。 为了保证电动机在低速时有足够大小的Tmax值, U1应比f1降低的比例小些,使 的比值随f1的降低而增加,如图中虚线所示。 3. 起动转矩Tst: 当r1+r?2x1?+x?2?时,起动转矩为 由式可见,f1越低起动转矩Tst越大,但f1很低时,r1+r?2不能忽略,Tst将不增加,甚至f1再低Tst反而减少了。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晶闸管技术的发展,为获得变频电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优缺点 变频调速的调速性能比较好,它的调速范围大,一般可达10~12。 平滑性好,特性硬度不变。 需要一套专用的变频电源,设备投资较高 优点: (1) 一体化的通用变频器和电动机的组合可以提供最大效率。 (2) 变速驱动,输出功率范围宽(如从 120 W到 7.5 kW)。 (3) 在需要的时候,通用变频器可以方便地从电动机上移走。 (4) 高起动转矩。 电机变频器一体化产品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例 :某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PN = 15 kW,UN = 380 V,△联结,nN = 2930r/min,fN =50 Hz,?M= 2.2。拖动一恒转矩负载运行, T = 40N·m 。求:(1) f1 = 50Hz,U1 = UN 时的转速;(2) f1 = 40Hz,U1 = 0.8UN 时的转速; (3) f1 = 60 Hz,U1 = UN 时的转速。 解: (1) 60 2? TN = PN nN = × N·m = 48.91 N·m 60 2×3.14 15×103 2 930 Tmax = ?M TN = 2.2×48.91 N·m =107.61 N·m n1- nN n1 sN = 3 000- 2 930 3 000 = = 0.023 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n = ( 1-s ) n1 = ( 1-0.0187 )×3 000 r/min = 2944 r/min (2) sm = sN (?M+ ?M2-1 ) = 0.0233×(2.2+ 2.22-1 ) = 0.0969 = 0.0969÷ + -1 = 0.0187 ( )2 107.61 40 107.61 40 U1 f1 成比例减小时,Tmax 不变,sm 与f1 成反比,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