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E题设计报告.doc

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E题设计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E题设计报告

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一等奖) 竞赛选题:E题 变流器负载试验中的能量回馈装置(本科) 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变流器及负载试验时的能量回馈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 变流器进行负载试验时,需在其输出端接负载。通常情况下,输出电能消耗在该负载上。为了节能,应进行能量回馈。负载试验时,变流器1(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其输出通过连接单元与变流器2(整流器)相连,变流器2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回馈至变流器1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一起共同给变流器1供电,从而实现了节能。 + + _ U1 图1 变流器负载试验中的能量回馈装置 2.要求 (1)变流器1输出端c、d仅连接电阻性负载,变流器1能输出50Hz、25V?0.25V、2A的单相正弦交流电。 (20分) (2)在要求(1)的条件下,变流器1输出交流电的频率范围可设定为20Hz~ 100Hz,步进1Hz。 (15分) (3)变流器1与能量回馈装置按图1所示连接,系统能实现能量回馈,变流器1输出电流I1 = 1A。 (20分) (4)变流器1与能量回馈装置按图1所示连接,变流器1输出电流I1 = 2A,要求直流电源输出功率Pd越小越好。 (35分) (5)其他。 (10分) (6)设计报告 (20分) 项 目 主要内容 满分 方案论证 比较与选择,方案描述 3 理论分析与计算 系统相关参数设计 5 电路与程序设计 系统原理框图与各部分的电路图,系统软件流程图 5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测试方案合理,测试结果完整性,测试结果分析 5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 摘要,正文结构规范,图表的完整与准确性。 2 总分 20 3.说明 (1)图1所示的变流器1及能量回馈装置仅由直流电源供电,直流电源可采用实验室的直流稳压电源。 (2)图1中的“连接单元”可根据变流器2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3)电路制作时应考虑测试方便,合理设置测试点。 (4)能量回馈装置中不得另加耗能器件。 (5)图1中,a、b与c、d端应能够测试,a、c端应能够测量电流;c、d端应能够断开,另接其他阻性负载。 0摘要 本设计是一种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为主控的变流器负载试验中的能量回馈装置。其逆变板单片机采用查表法,输出SPWM到H桥,将输入的38v直流电压,逆变到25v交流电输出,通过按键能控制其输出20~100Hz的正弦波,1Hz步进。经过工频变压器隔离后,输入给回馈装置,其采用单片机控制的BOOST电路,闭环控制其电流输出,由于在特定电流下,电路效率基本是恒定的,故能控制环路中逆变部分的输出交流电流。通过按键能步进调节其电流大小。整体设计符合题目要求。 1设计方案工作原理 1.1预期实现目标定位 设计并制作一个变流器及负载试验时的能量回馈装置。变流器进行负载试验时,需在其输出端接负载。通常情况下,输出电能消耗在该负载上。为了节能,应进行能量回馈。负载试验时,变流器1(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其输出通过连接单元与变流器2(整流器)相连,变流器2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回馈至变流器1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一起共同给变流器1供电,从而实现了节能。 本系统设计要求: = 1 \* GB3 ①变流器1输出端c、d仅连接电阻性负载,变流器1能输出50Hz、25V±0.25V、2A的单相正弦交流电。 = 2 \* GB3 ②在要求的条件下,变流器1输出交流电的频率范围可设定为20Hz~100Hz,步进1Hz。 = 3 \* GB3 ③变流器1与能量回馈装置按图1所示连接,系统能实现能量回馈,变流器1输出电流I1= 1A。 = 4 \* GB3 ④变流器1与能量回馈装置按图1所示连接,变流器1输出电流I1 = 2A,要求直流电源输出功率Pd越小越好。 1.2 技术方案分析比较 (1)控制系统选择 方案一:采用STM32F407ZG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通过输

文档评论(0)

优秀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