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教后感想 这是一篇情深意浓的抒情散文,按理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但由于写作年代较远,作者抒写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困难主要在于一些“负面”情感难以理解。如“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好理解,“悲凉”就不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消除时代隔阂,让学生想象着郁达夫久有品赏故都的秋的心愿,又久经颠沛流离的生活,如今终于回到故都北平,自然有多种复杂的感受,包括“负面”的感受。还要指导学生反复读,带着深情读,渐渐感悟到作者的心态,便是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设计意图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材是个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句话辨证地阐述了教材、教师、教学三者的关系。“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习。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精神和自学习惯,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岁去人头白, 秋来树叶黄。 潭柘寺 陶然亭 钓鱼台 普陀山的凉雾 玉泉的月夜 钱塘江的秋潮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 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 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 伴随他度过那灰色的年华。 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 他一日那三餐,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 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好许他最廉价, 可是谁知道,谁知道,它那醇厚的香味儿, 饱含着泪花,饱含着泪光, 如今我海外归来,又见红墙碧瓦, 高高的前门,几回梦里想着它, 岁月风雨,无情任吹打,欲见它更显那英姿挺拔, 叫一声杏儿豆腐,京味儿真美, 我带着那童心,带着那思念,再来一口大碗茶。 介绍作者郁达夫 郁达夫 (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 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 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 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 笔优美的游记。 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 放殉难的战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来的苦闷和离群独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永春职业中专学校 郑妮雅 总 纲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介绍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教后感想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一、教材分析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职专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在鉴赏阅读中,既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也要辅之以抽象思维,更要注意学生美感思维的激发。 2、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a、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b、领悟作者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 c、体会课文疏朗而又细腻的语言特点。(第二课时) d、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