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儿治法概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节儿治法概要

3.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利用中药的药液及蒸汽熏洗患儿体表,使气血流畅、腠理疏通,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治疗各种皮疹及小儿麻痹症等。如麻疹发疹初期,为了透疹,用浮萍、芫荽自、西河柳煎水后,加黄酒擦洗头部和四肢,并将药液放在室内煮沸,使空气湿润,让体表接触药气。肾病水肿可用河白草煎汤熏洗躯体。 4.涂敷疗法 涂敷疗法是用新鲜的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如用马齿苋、鲜乌敛莓、鲜芙蓉叶、鲜丝瓜叶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腮部,治疗痄腮。用白芥子粉加等量面粉,以温水调成糊状,用纱布包好敷于背部,治疗肺炎喘嗽后期湿罗音不吸收者。 5.敷脐疗法 敷脐疗法是将药物置于脐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如用五倍子研细末,加醋或水调敷脐部,治疗盗汗;用阿魏、硼砂研细末,加白酒调和敷脐部,治肝脾肿大;用吴茱萸、小茴香研细末,加酒敷脐部,治疗虚寒腹痛等。  【思考题】 试述小儿内治法用药特点及常用的内治法则。 怎样正确掌握小儿中药的用量。 儿科治法概要 [要求] 1.掌握小儿内治法的特点 2.熟悉小儿外治法的临床应用和适应症 小儿疾病的治疗大法与成人基本相同,由于小儿生理和病理上的特点,故在药物剂量、药物选择、给药方式和各种疗法的运用上还有许多特点。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病理上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特点,在治疗上应做到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否则则易导致疾病变化,失去治疗时机而危及患儿生命。 内治法 (一)用药原则及小儿内治法用药特点 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因小儿体属“稚阴稚阳”,病理特点之一为变化迅速,易虚、易实,因此争取时间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用药时必须做到“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否则容易造成疾病的发展,轻病变重,重病转危。且不少病例,可以急遽间导致死亡。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用药稍有不当,极易损害脏腑功能,并可促使病情剧变。 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指出:“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注解原文:(至于在用药方面,如果稍有呆滞或稍用猛烈之品,便会引起不良后果,倘然药稍不对证,又将变化不测,由于小儿有易虚易实的特点,因此,在疾病时很快发生剧变,没有掌握好四诊八纲辩证,又不能随机应变灵活的来治疗,只会捕风捉影加以诊治,那么与病情愈来愈远)。指出了儿科用药的难点和注意点。因此小儿用药,不仅要及时,正确还应谨慎。 2.处方轻巧灵活,治疗要中病即止: 这是小儿用药的另一个特点,小儿体质柔弱,如草木之方萌,对药物的反应较成人灵敏。应用时必须根据病儿个体特点与疾病的轻重,区别对待,特别是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和有毒攻伐之品,应用时更应注意,其用量和禁忌,一旦疾病已见转机,就应中病即止,或减轻用量,不能长时间服用。攻伐不止也会损伤小儿正气,影响疾病痊愈。 3.重视先证而治,治疗要注意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 在治疗小儿疾病的过程中,要针对病因进行用药治疗,要抓住病的本质。如婴幼儿泄泻,可由脾虚、湿热、伤食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的原则也各不相同。湿热则应“清利”,脾虚的则应“健脾”, 伤食则应“导滞”。这样辩证论治,就是抓住了疾病的主要矛盾。中医强调治病“必求其本”,这个“本”字,就是疾病的主要矛盾。当然有时根据矛盾转化的具体情况,也可灵活运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的原则,治疗小儿疾病。另外一点就是小儿患病后,一定要注意调理脾胃,这是儿科重要的治疗原则。 4.中药的剂量  小儿中药的剂量,常随年龄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一般小儿中药的用量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消食和中等药性平和的药物。但辛热、苦寒、攻伐及药性较猛烈的药物,用时应特别注意。一般新生儿宜用成人量的1/6,乳幼儿宜用成人量的1/3~2/3,幼儿及幼童宜用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儿童宜用成人量。 5.中药的剂型  为了适应不同的疾病,中药的剂型一般可分为汤剂和丸、散、膏、丹等几种。目前,中药新剂型如冲剂、糖浆剂、片剂、浸膏剂、针剂、栓剂等应用方便,临床也有肯定的疗效。 6.中药的煎煮方法  煎煮小儿汤剂,一些先煎、后入、包煎、及烊化冲服药物的处理与成人汤剂相同,煎出的药量,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决定,一般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50~200ml,学龄儿童200~250ml。小儿服中药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服药的次数,新病、急病要分数次服,慢性疾病可少服几次。小儿服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乳幼儿,可以先吃几口药,喂少许甜食,慢慢再喂。对拒服的小儿,可固定头手,用小勺将药液送到舌根部,使其自然吞下,切勿捏鼻,以防呛入气管。如服药困难,也可适当加入调味品,如冰糖等,也可加入适量甘草。重危昏迷小儿反应差,无吞咽动作,应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