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业学院复试考试大纲
矿业学院复试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构造地质学
科目代码
一、考试范围及要点
绪论
(一)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方法
(三)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及接触关系
地质体的概念、分类、基本产状及表示方法;水平及倾斜岩层特征及露头界线,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的概念、类型、特征和识别标志。
第二章? 原生构造
层理构造及其识别;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类型、特点及利用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底面。岩浆岩的原生构造: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和破裂构造;火山岩的原生流动构造和破裂构造及火山岩层顶底面的确定。
第三章? 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应力和应力状态的概念;应力分析,单轴应力分析、二轴应力分析、三轴应力分析,使学生通过公式了解在各项应力状态下最大拉伸应力作用面和最大剪切应力作用面与主应力之间的关系;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变的概念,应变椭球的概念、岩石变形阶段、岩石变形的影响因素、剪裂和张裂;有限应变分析的基本概念;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有限应变、无限小应变和递进变形;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影响因素;岩石的破坏。
第四章? 褶皱与褶皱作用
褶皱的概念、要素,基本类型,褶皱的波长及波幅;褶皱的形态描述;褶皱的分类:里卡德的三角投影网和兰姆赛的等倾斜线褶皱分类;同沉积褶皱和底辟构造;叠加褶皱;影响褶皱作用的因素;褶皱作用:纵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和压扁、膝折、底辟作用。
第五章? 节理构造
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节理的分期与配套及不同地质背景下节理发育;节理与主应力关系;张节理的最大深度;节理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
第六章? 断层与断层作用
(一)断层概论:断层的概念、要素、位移;断层的分类;断层的识别及位移方向的确定;断层效应;断层作用的时间性。
(二)断层作用:断裂的发生与断层的形成;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介绍安德森形成断层的三种应力状态和哈弗奈标准状态下三种附加应力状态
(三)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基本构造类型;组合型式及分带;扩展方式;逆冲断层与褶皱;形成机制。
(四)伸展构造:大陆伸展的构造形式;变质核杂岩;大陆伸展模式。
(五)走滑构造:主要特征;构造型式;剪切作用与剪切破裂;关于转换断层问题;走滑断层的形成机制。
第七章? 岩浆侵入体构造研究
深成侵入体的基本类型;岩浆岩侵入体的内部构造;岩墙(脉)群、锥状岩席和环状岩墙形成的构造条件和应力条件;侵入体的侵位作用:主动侵位和被动侵位作用;侵入体规模、等级与构造关系。
第八章? 变质岩区构造分析
变质岩构造的基本特征;变质岩区的面状与线状构造:尺度与透入性问题、叶理的类型、线理的类型;变质岩层状构造类型与叶理置换;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包括韧性剪切带的概念、类型、组构特征、糜棱岩、剪切运动指向、应变分析和位移方向的确定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闭卷 考卷结构(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
参考书目:《《构造地质学》,朱志澄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
矿业学院复试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采矿学
科目代码
一、考试范围及要点
(一)1、矿井开采的基本概念
2、长壁工作面采煤工艺 采煤工艺方式及装备配套,采煤工艺技术管理及设计。
3、采煤方法
1)单一长壁采煤法;2)倾斜分层采煤法;3)放顶煤采煤法;4)急倾斜煤层采煤法
4、准备方式 准备方式分类,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采区车场。
5、井田开拓 煤田开发,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井底车场,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矿井开采设计。
(二)论述内容
1、采煤工艺过程 2、准备巷道布置 3、开拓的基本问题
(三)分析内容
1、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2、矿井生产系统及设备; 3、露天开采;4、房柱式开采
(四)考察内容:
1、回采巷道布置;2、石门盘区、上山盘区、厚煤层分层开采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3、长壁工作面布置及采煤工艺过程;4、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5、平硐、斜井、立井开拓方式及井底车场。
(五)实践内容
1、矿井开拓:了解实习矿井的井田境界、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井硐形式及数目、位置、阶段划分及再划分、开采水平设置、大巷布置、井底车场。
2、采(盘)区、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了解实习矿井典型的采(盘)区、带区巷道布置方式、生产能力、车场形式、及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3、采煤工艺:了解实习矿井采煤工作面工艺方式、配套设备及工艺过程。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闭卷及面试 考卷结构(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
参考书目:《采矿学》,徐永坼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