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及微分(教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 格式 整理 PAGE 学习 参考 资料 分享 WORD 格式 整理 学习 参考 资料 分享 《微积分》教案 (上册) 章节名称: 第三章导数与微分 主讲教师: 岳斯玮 联系方式: WORD 格式 整理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 理解导数的概念,会利用导数定义求导数。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速度), 几何意义(切线的斜率)和经济意义(边际),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掌握反函数和隐函数求导法,对数求导法。理解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理解微分的概念,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了解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导数概念及其求导法则; 2.隐函数的导数; 3.复合函数求导; 4.微分的概念,可微和可导的关系,微分的计算 §3.1 导数的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函数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3.了解导数与导函数的区别和联系. 4.理解左右导数的概念、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函数导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2. 函数导数的概念、利用定义求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 教学过程 一、引例 导数的思想最初是由法国数学家费马(Fermat)为研究极值问题而引入的,但与导数概念直接相联系的是以下两个问题:已知运动规律求速度和已知曲线求它的切线.这是由英国数学家牛顿(Newton)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分别在研究力学和几何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下面我们以这两个问题为背景引入导数的概念. 1.瞬时速度 思考:已知一质点的运动规律为,为某一确定时刻,求质点在时刻的速度。 在中学里我们学过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使我们对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大致情况有个了解, 这不但对于火箭发射控制不够,就是对于比火箭速度慢的多的火车、汽车运行情况也是不够的,火车上坡、下坡、转弯、穿隧道时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至于火箭升空那就不仅要掌握火箭的速度,而且要掌握火箭飞行速度的变化规律. 不过瞬时速度的概念并不神秘,它可以通过平均速度的概念来把握.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理,物体运动具有惯性,不管它的速度变化多么快,在一段充分短的时间内,它的速度变化总是不大的,可以近似看成匀速运动.通常把这种近似代替称为“以匀代不匀”. 设质点运动的路程是时间的函数 ,则质点在 到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可以看出它是质点在时刻速度的一个近似值,越小,平均速度 与 时刻的瞬时速度越接近.故当时,平均速度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平均速度转化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即物体在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1) 思考:按照这种思想和方法如何计算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方程为: , 按照上面的公式,可知自由落体运动在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 这正是我们高中物理上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 2.切线的斜率 思考:圆的的切线的定义是什么?这个定义适用于一般的切线吗? 引导学生得出答案: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叫做圆的切线,但这个定义只适用于圆周曲线,并不适用于一般的曲线.因此,曲线的某一点的切线应重新定义. (1)切线的概念 曲线C上一点M的切线的是指:在M外另取C上的一点N,作割线MN,当点N沿曲线C趋向点M时,如果割线MN绕点M转动而趋向极限位置MT,直线MT就叫做曲线C在点M处的切线。简单说:切线是割线的极限位置。这里的极限位置的含义是:只要弦长趋于0,也趋向于0.(如图所示) (2)求切线的斜率 设曲线C为函数的图形,,则,点为曲线C上一动点,割线MN的斜率为: 根据切线的定义可知,当点N沿曲线C趋于M时,即,割线的斜率趋向于切线的斜率。也就是说,如果时,上式的极限存在,则此极限便为切线的斜率记为,即 (2) 3.边际成本 设某产品的成本C是产量x的函数,试确定产量为个单位时的边际成本。 用前两例类似的方法处理得: 表示由产量变到时的平均成本,如果极限 (3) 存在,则此极限就表示产量为个单位时成本的变化率或边际成本。 思考: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有没有共同点? 上述两问题中,第一个是物理学的问题,第二个是几何学问题,第三个是经济学问题,分属不同的学科,但问题都归结到求形如 (4) 的极限问题.事实上,在学习物理学时会发现,在计算诸如物质比热、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