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版).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呼市有条街叫“北垣街”,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呼市有条路叫“云中路”,这又是为何?呼市有个地方叫鼓楼,这有什么缘故呢?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诗经·氓》云中?云中!鼓楼?鼓楼!钟楼?钟楼!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涉及内容一、科举制度二、官职制度三、姓名称谓四、风俗礼仪五、古代地理六、天文历法推荐书目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者:王力??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作者:王力 一、科举制度1、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明清科举流程类型考场考官考中学生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童生试县试县明:提学官清:各省学政童生案首府试府院试府、州生员(秀才)乡试(秋闱)桂榜省会(三年一次,农历八月)皇帝派遣主考官举人解元会试(春闱)杏榜京城(乡试次年三月)礼部主持贡士会元殿试金榜皇宫(会试同年四月)皇帝进士及第(一甲,3人)状元(鼎元)榜眼探花进士出身(二甲,若干)同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传胪强化训练类型考场考官考中学生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县试县明:提学官清:各省学政童生府试府案首童生试府、州院试生员(秀才)省会(三年一次,农历八月)乡试(秋闱)皇帝派遣主考官举人桂榜解元会试(春闱)京城(乡试次年三月)礼部主持贡士杏榜会元进士及第(一甲,3人)皇宫(会试同年四月)榜眼探花状元(鼎元)皇帝殿试金榜进士出身(二甲,若干)同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传胪高考链接【2015新课标1卷】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2016呼市一模】C.“进士”,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称为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专题训练1.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2.唐太宗贞观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3.“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4.进士即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举进士?,指参加进士科考试。二、官职制度1、政府机构 “三公九卿”皇帝 太尉(军事) 丞相(行政)御使大夫(监察)奉常(宗庙礼仪)郎中令(宫殿警卫)卫尉(宫门警卫)太仆(马政)廷尉(司法审判)典客(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租税钱谷财政收支)少府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二、官职制度1、政府机构 “三省六部” (隋朝建立)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起草政令)(执行政令)(审核政令)刑部(主管刑罚、审核案件)兵部(军队、武官选用、训练)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物)吏部(主管文职官员)户部(掌管户籍、疆土、田地、财政事宜)礼部(主管典礼、教育、科举之事)高考链接【2015全国新课标1卷】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2016呼市一模】B.“礼部”,六部之一,管典礼、科举、学校、屯田水利等事。2、官职变动词语1.授官:察举征召辟选荐,封赏拜授除,起仕知,补2.升官: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3.兼任:兼、领、判、摄、行、署、权(代理、暂代)官职变动4.调官:转、调、迁、徙、改、出、入5.辞官: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致仕、移病、悬车6.罢官:罢、黜、夺、免、“绌”通“黜”7.降官: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左转3.文言传记常见官场作为词汇到任:下车、视事、听事(处理政事)言事:疏、奏、表、谏、白、矫(假托,假传) 典 劝 课 按 案 劾从政 构 党 短 收系 坐 巡(巡视)(主持、主管)文言传记常识词汇(鼓励,奖励)(考核、督促)(巡视,巡行)(考察,核实,巡行,巡视)(弹劾,检举)(构害,诬陷)(偏袒,结党)(进谗言,说坏话)(逮捕)(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三、姓名称谓1.名字≠名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人的名称代号“结生三月而加名” ——《周礼》“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礼记》公文场合,自称,蔑称,上对下,长对晚等他人敬称:上对下,下对上,平辈间高考链接【2015新课标2卷】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2、号号自号谥号庙号(年号)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称呼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号自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