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8
PAGE 27
第一章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区域地质特征
及油气资源概况
图1-1 鄂尔多斯盆地概略图鄂尔多斯盆地(又名陕甘宁盆地)地处我国中部,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四周为大山所包围,北界阴山,南界秦岭,东部为吕梁山,西部为贺兰山、六盘山。盆地面积为37×104km2,除去周边的地堑(黄河、渭河、银川地堑)鄂尔多斯本部面积为25×104km2,这是我国构造最稳定的地区,除盆地边缘地层有轻微褶皱,本部有超出20万km2地层近于水平,以不到半度的倾角微向西倾,地质上称为稳定的“克拉通盆地”。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和早元古界,沉积盖层厚6000m,沉积岩总体积150×104km3。这里发现的油气储量95%为地层岩性隐蔽油气藏,世界罕见。
图1-1 鄂尔多斯盆地概略图
鄂尔多斯盆地也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最早的盆地,1907年陆上第一口油井(延1井),就诞生在陕北延长县,到目前为止已经勘探了90余年,勘探工作仍方兴未艾。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历程漫长而艰难曲折,从1907~1970年60多年来几乎没有突破,大量、系统的石油地质调查工作是在全国解放以后开始的,50年代主要进行石油普查及少量钻探工作;60、70年代的油气普查与勘探工作的重点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先后于庆参井、华参2井(1970年)获得高产油流,发现并开发长庆油田,此后在吴旗,灵、盐、定地区多口井(吴1、吴8、盐16、定16等)获得工业油流,进一步发展了长庆油田会战的大好形势。80~90年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接连不断的发现了大油田、大气田,增储上产处于我国领先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石油储量每年以亿吨数量上升,年产油量从长期徘徊在百万多吨,1995年超过200万吨,1997年超过400万吨,1999年原油年产超过500万吨。
进入21世纪的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和原油年产量仍然呈高速增长态势,探明储量已达13亿吨,原油年产量在2002年已突破1000万吨(包括长庆油田、延长油矿、地方钻采公司及私人采油)大关。2003年8月20日长庆油田原油日产突破2万吨大关,达到20068吨,继1997年9月28日原油日产突破万吨大关6年之后实现了又一历史跨越,创造了以低渗、低压、低产为特征的鄂尔多斯盆地油田经济有效开发的奇迹。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一、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大型克拉通叠合盆地,在大地构造属性上,处于中国东部稳定区和西部活动带之间的结合部位,现今盆地型态为一不对称的矩形向斜盆地,向斜轴部位于天池-环县南北狭窄区域,东翼宽350Km,西翼仅宽20Km,且被逆冲断层复杂化,构成现今西缘逆冲构造带的主体部分;而东翼所辖地区则构成盆地的主体,为一个西倾的大单斜,倾角不足1°,称为伊陕斜坡。各构造层系间呈协调关系,局部构造极不发育,其周边以大断裂与新生代断陷盆地或其它构造单元相隔。隆起(北缘)、挠褶(东、南缘)、断褶(西缘)环绕于盆地四周。构造形态有从盆缘向盆内由强到弱的变化规律,沉积盖层厚度达5000-7000m。
根据盆地沉积—构造发展史、构造格局及区域构造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如下构造单元(图1-2)。
图1-2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
鄂尔多斯盆地:
Ⅰ、伊盟北部隆起
Ⅰ1、乌兰格尔凸起
Ⅰ2、杭锦旗断阶
Ⅰ3、乌加庙凹陷
Ⅰ4、公卡汉断块
Ⅱ、伊陕斜坡
Ⅲ、天环坳陷
Ⅳ、晋西挠褶
Ⅴ、渭北隆起
伊盟北部隆起:呈东西向展布于盆地北缘,为一继承性长期隆起。沉积盖层较薄,厚度2000~3000m左右。缺失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以不同层位超覆于下伏太古~元古界基底岩系之上。根据其内部构造与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分为乌兰格尔凸起、杭锦旗断阶、乌加庙凹陷、公卡汉断块四个二级构造单元。乌兰格尔凸起基岩埋藏较浅,一般小于1000m,基底断裂发育;杭锦旗断阶带上断裂较为发育,多形成断阶,太古~元古界侵蚀面上古潜丘广布,上古生界披盖改造明显,在一些较大的古潜丘上往往有地层超覆、岩层尖灭等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圈闭形成;乌加庙凹陷是在中、晚元古代裂谷充填型断陷基础上叠置的中生代凹陷;公卡汉断块基底隆起相对较高,一般缺失石炭及二叠系下部地层,甚至上二叠统石千峰组直接覆于基底之上。
伊陕斜坡:为盆地不对称大向斜的东翼,以构造面貌单调、倾角平缓而著称,局部构造不发育,为目前油气勘探的主体地带,以岩性或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发育为主。
天环坳陷:呈现南北向延展的狭长条带,西临西缘逆冲褶皱带,其盖层厚度4000~6000m左右,受西缘逆冲褶皱带的影响,区内断裂相对东部发育,构造活跃。
晋西挠褶:为印支运动之后开始形成的盆地镶边构造带,以挠曲发育为特征,自东向西朝盆地内呈阶状跌落。
渭北隆起:南以凤翔-岐山-韩城大断裂与渭河新生代断陷盆地相隔,北与盆地本部呈渐变过渡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