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汤包的做法:面食中的美玉——汤包.docVIP

教你汤包的做法:面食中的美玉——汤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你汤包的做法:面食中的美玉——汤包

教你汤包的做法:面食中的美玉——汤包 教你汤包的做法:面食中的美玉——汤包    江苏赵佳佳闵二虎汤包因皮薄如纸,色透如玉,馅料汁多,口感鲜香,味道醇厚得以命名。追溯其起源,应从两晋开始。当时包子被称之为“曼头”,后来由于三国军事家诸葛亮而被推广。据传诸葛亮辅佐刘备打天下曾“七擒孟获”。每次抓到后都将其释放,而诸葛亮在每次出兵时,都要来当地神坛拜祭蛮神,祭品要用人头,诸葛亮认为很不人道。于是平他叫来随从,用面捏成“人头”包上肉馅,经蒸制成熟,点上色彩未纪念蛮神,同时也将其命名为“蛮头”。    然而,更有趣的是在《爱竹淡谈薮》一书记载:“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们视为神医。”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笼饼》中说道:“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由此开始,人们便将这种可以食用的“曼头”更名为“馒头”。(心得体会 )并将包馅的给名曰为“包子”。随着烹饪技艺日渐成熟,渐渐有了“汤包”这一种类。种类虽多最为著名的还属“四大汤包”。    淮扬蟹黄汤包    “放在盘中如座钟,夹在筷筷上想灯笼”。汤包是淮扬名点之一,扬州汤包,靖江蟹黄汤包,淮安文楼汤包,无锡汤包等,历来都榜上有名,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早在嘉庆年间甘泉(扬州)入林兰痴《邗江三百吟》、《灌汤肉包》录云“春秋冬日,肉汤易凝。以凝者灌于罗磨细面之中,以为包子,蒸熟则汤融而不泄。扬州茶肆,多以此擅长”。林兰痴还赋诗曰“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    制作:精白面粉500g,净母鸡一只500g,猪肉皮300g,筒子骨300g,净猪肋肉300g,蟹黄60g,蟹肉140g,葱姜末各10g,葱姜汁150g,精盐5g,酱油10g,碱水7.5g,味精7.5g,白糖15g,胡椒粉少许,黄酒25g,猪油125g,麻油25g。    1.将母鸡、净猪肋肉、猪肉皮、猪骨头洗净,猪肉切成3cm大片,放入沸水锅焯水捞出,锅内换成清水,将焯好水的原料用大火煨煮。熬制六成熟时,取出改切成3cm大的丁:肉皮继续熬煮至烂时起锅,趁热剁碎,越细越好。    2.锅内放入熟猪油,投入葱、姜(各2g),煸香,倒入蟹肉、蟹黄略炒,加绍酒5g,精盐5g和白胡椒粉炒匀后装入碗内。    3.将煮制过原料的原汤过滤一次,倒入锅内加进肉皮茸烧沸。再将汤过滤一次,如有较大颗粒状的肉皮丁,复剁一遍下锅烧沸,撇尽浮沫,熬至汤汁稠浓。放入各类加工好的原料和余下的各类调味品。冷却倒入盆内,用筷子在盆内不断搅动,使汤不沉淀,馅料不沉底。待汤馅冷却,凝成固体后,用手在盆内将馅揉碎,待用。    4.将面粉用冷水加精盐调成冷水面团,搓成条摘成面剂,用两只小擀面杖擀成直径12cm,中间厚边缘皮薄的圆形面皮,左手拿皮,右手挑入馅心,将面皮对折起左手夹住,右手前推收口,摘去剂头,成圆腰形汤包生坯。然后放入小笼内,置旺火沸水锅上蒸7min即熟。    特点:造型美观,蟹鲜味浓,汤清不腻,稠而不油。    制作关键:    1.面皮为冷水面团调制,将高精粉加入冷水、盐一起揉匀,可增强面团的筋性。    2.馅心以汤为主,料为辅。    3.包法与其他包子的包法不同,不像扬州包子那样用手捏成细细的菊花形褶子,而是用力撮起包成的。汤包蒸熟后直径有7—8cm。    4.吃法讲究要记住四句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喝汤,再吃皮。    开封灌汤包    灌汤包子又称小笼蒸包。说起灌汤包子,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在都城东京汴梁,出现了历史上享有“东京第一美食”之称的灌汤包子。据《东京梦华录》载,当时称之为“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号称在京第一,创始人为开封包子名师黄继善。他13岁拜师开封名厨周孝德学习面点,随后办起了饭馆。当时主要经营灌汤包子,生意十分兴隆。住在饭馆附近的绅士吴仲林是个书法家,常到该馆吃包子,每次吃过总是赞不绝口。一次,黄继善请吴先生给饭馆起个名字,吴先生提笔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第一点心馆”五个大字,取意为在京第一,从此便风靡于世。    制作:面粉500g猪后腿肉500g,食盐10g,味精8g,白糖8g,料酒7g,小磨香油8g,姜末15g,鸡汤400g,清水300ml,酱油8g,白胡椒粉2g,花椒水少许。    1.猪后腿肉刀斩成茸,放入盆中加入100g鸡汤,搅拌成糊,入盐搅拌上劲,反复3次,等鸡汤全部吸入肉茸中,加调料和配料搅拌均匀淋入香油。    2.面粉加100g水调成雪花状,揉搓逐次加水,调成面团,搓成条摘成每个50g的面剂,再用擀面杖擀成10cm直径的皮。    3.左手托皮,右手拿勺舀馅,放到皮上,然后左手托送,右手向上掂招。每个汤包褶子18—21个,放入笼中。    4.水开后,上锅蒸1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