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用“群文阅读”方式解读一组“借景抒情”诗词.doc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用“群文阅读”方式解读一组“借景抒情”诗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用“群文阅读”方式解读一组“借景抒情”诗词

群文阅读之“镜花水月,情满诗词”教学设计 宜宾市南溪区南一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肖燕秋 一、议题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借景抒情”的古诗词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借景抒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是古诗词中的重难点知识,我们在跟学生讲古诗词时通常会提到“诗言志”“诗根情”的说法,意在传授学生掌握通过对景物的了解和解读达到读懂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并将其活学活用,这便是我这篇教学设计议题成立的必要性;同时,“借景抒情”的议题在《新群文读本》中也要重点提出并作为专题讲解,这便是我这篇教学设计议题成立的可行性。 二、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我选择的授课年级是初三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鉴赏基础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经验,甚至有部分学生还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自觉翻阅课外古诗词。他们已经将初中教材中的大部分古诗词习得,但缺乏系统归纳的能力,习题的演练也不足,传统的单篇阅读和讲授古诗词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意识,或者说传统的阅读和讲授古诗词的形式可能会阻碍现阶段学生学习古诗词。借着“群文阅读”这一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以一带多”,通过教师精心编选的“群文”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古诗词中的重难点,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化繁为简,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三、选文分析: 本组教材分别是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天净沙.秋思》《钱塘湖春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使至塞上》和《新群文读本》里的《葬花吟》。这四首古诗词都是采用“借景抒情”手法的典型:《天净沙.秋思》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这一组秋天的景物抒发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借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这一组早春景物抒发诗人对早春时节的西湖的喜爱之情;《使至塞上》借征蓬、孤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一组边塞景物抒发对边塞壮阔景象的赞美和被朝廷排挤直至边塞的孤独、郁闷之情;《葬花吟》借落花、游丝、落絮、柳丝等暮春景物抒发林黛玉身世凄苦的悲情。前三首都选自课内,《葬花吟》选自课外,做到了课内外的结合,学生们的能力将得到拓展延伸,而且出自《红楼梦》的《葬花吟》也吸引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优美的文辞也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难度系数也适中,是理想的群文阅读选文组合。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从欣赏图片中走进“景”与“情”的关联,引出“借景抒情” 师:我们要进行美妙的群文阅读之旅了,首先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观察力(ppt)。进入十月后,你们在身边都发现了哪些景物?(ppt)(预设:菊花 落叶 枯树 桂花 大雁 瓜果…………) 师:观察十分细致嘛 正巧老师也记录了这一瞬的静物之美——(图片展示)其中不乏有和同学们心有灵犀之处(龙头山的菊花 校园内的桂花和枯黄落叶的栀子 黄橙橙的果实)这些景物都在提醒我们——(预设:秋天到了) 师:提到秋天,我们一起回顾一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还能背吗?(预设1::背出…………预设2:那好,我们一起回顾这首曲的内容——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师: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首曲中一共写到了哪些秋天的景物? (预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板书:景】 (针对生预设的回答师评价的预设1:如果说到断肠人和天涯要纠正,断肠人在这里不作为景物,而是作者寄于在曲中的人物形象,天涯指外地,表地点,也不构成画面;预设2:找得很准确,给他一点赞许的掌声;预设3:他还有哪些景物没找到?请补充。) 师:从这一组秋景中我们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思乡之情) 【板书:情】 师:(指着黑板)有景,又有情,由景到情,这其实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学生说出)借景抒情。 【板书:借景抒情】 (二)理解“借景抒情”的含义,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听、说、读、写全面结合,阅读策略为个人阅读——小组讨论——交流习得——朗诵感知。 师:由此看来,借景抒情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借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的是作者在选择景物的时候不是盲目、随意的,景物始终围绕着情;景物与景物之间也绝不是分裂的,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共通之处,比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都是一组秋天的景物,而且都渲染出了萧条悲凉的景象。我们再把借景抒情的含义整理一下就成了: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因此我们可以说《天净沙.秋思》通过一组悲凉的深秋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一个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古诗词中十分常见,接下来我们进入一组诗歌,在阅读中再次深入了解这一写作手法,观“镜花水月”之景,品“情满诗词”之情。 师:同学们看着手中的资料,我们先齐读一遍:《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葬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