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家乡的小河.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家乡的小河

家乡的小河 ——意味深长的结尾艺术 【训练目标】 能够根据所写的内容,拟写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 【训练重点】 优化文章的结尾,让结尾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训练难点】 如何根据内容需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让结尾意味深长。 【方法研究】 以典范的结尾为范例,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体悟意味深长的结尾的特点。然后分组出示材料,进行规律的探讨和强化,提高学生作文结尾的能力。 【媒体运用】 投影,有图像与文字,见附光盘中“课件\基础版32家乡的小河\家乡的小河.exe”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与前练 1.技法准备: 一篇好的文章,有“凤头、豹尾”之说,可见,好的结尾对文章是多么的重要。本节课,主要研究意味深长的结尾艺术。先看看下面来自与课本的结尾有何特点? ①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人教版七上第4课《紫藤萝瀑布》)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人教版七上第24课《母亲 荷叶》) ③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人教版七上第23课《羚羊木雕》) 以上三段结尾的文字都显得意味深长。语段①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结尾,言未尽意深长。语段②的问句引发对母爱的深深思索和回味;语段③用问句引发对羚羊木雕事件由谁承担责任的思考。 本节课,我们将以“家乡的小河”为话题,探究“意味深长的结尾艺术”。(出示课题) 2.解释“意味深长的结尾艺术”。 所谓意味深长的结尾艺术,就是让文章的结尾含蓄、深刻、耐人寻味,读完后能引发人或思考、或回味、或遐想,给人余味未尽的美好感受。它是相对于直截了当的结尾而言的。这样的结尾,既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方法。 二、探究与训练 1.训练一:用情景写尾声。 ●读下面两段有关作文的结尾,看看它们在表达情感上的共同特点。 ①小河的水静静地流向远方,我注视着母亲依稀可见的背影,那有些凌乱的发梢,瘦小的身形在秋风中越来越模糊,最后消失在一片残阳的余晖中。(学生作文《背影》) ② 今晚的月光似乎特别的圆、特别的亮,它把银色的光洒向流淌的河水,广阔的越野,也洒向手牵着手的你和我。(学生作文《家乡的小河》) 以上两篇作文的结尾都采用了展现情景的方式。语段①展现了在秋风和残阳余晖中,母亲“凌乱的发梢,瘦小的背影”,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和一丝隐隐的担忧,读来令人回味。语段②展月光中我和你手牵手的情景,表达了我们亲密的情感,给人以余味无穷的感觉。 由此可见,在作文的结尾,将与情节有关的、最能表达作者美好情感的情景展现出来,能给读者无尽地回味。我们把这种结尾方式称为“用情景写尾声”。 小河边,有我美好生活的回忆,请你用“用情景写尾声”的方式,让结尾显得意味深长。 这天清晨,我又来到我们曾经一起放流纸船的小河边,轻轻地把纸船放到河水里,那一艘艘洁白的纸船一直漂向远方,漂向我希望的地方。 (学生作文《纸船》) 2.训练二:用质疑启思考。 ●读下面两段有关作文的结尾,看看它们在表达情感时的共同特点。 ①踏上家乡的土地,小河边是宽阔的水泥路,零零星星的工厂,那条曾经朝夕相处的小河,全然没有了我记忆中的身影,先前清澈的河水变成了灰黑色,上面还有零星漂浮的死鱼。这就是我美好童年的小河吗?小河如此,大江大河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学生作文《家乡的小河》) ②故乡的小河啊!是你给了我美好的童年,是你教会我要学会感恩,是你让我学会了要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我将怎样来回报你的深情厚谊呢?(学生作文《家乡的小河》) 以上两篇作文的结尾都采用了质疑的方式。语段①用“这就是我美好童年的小河吗?小河如此,大江大河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的问句,两次追问,能引发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语段②“我将怎样来回报你的深情厚谊呢?”这一问句能引发读者对如何回报家乡恩情的思考。 由此可见,在作文的结尾,如果我们恰当地使用问句,既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也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显得意味深长。我们把这种结尾方式叫做“用质疑启发思考”。 小河边,有承载着我们的思考与展望,请你用“用质疑启思考”的方法,让结尾显得意味深长。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心中的小河,正绕过浅滩、冲破礁石,一刻也不停留地奔向远方。站在小河边,我突然想到:人生的路上也会有荆棘、坎坷,面对它们,我们该不该停下前行的脚步?(学生作文《家乡的小河》) 3.训练三:用留白引遐想。 ●两段文字都是写的与小河相关的内容的结尾,看看这两段结尾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前情概述】这几天,家乡那条原本清澈如洗的小河突然变得发黑,而且,发黑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不久,河面上有了一些死去的小鱼。村民们对此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