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刑犯缓刑与保护管束之实务与检讨.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轻刑犯缓刑与保护管束之实务与检讨

全 國 律 師 輕刑犯緩刑與保護管束之 實務與檢討 林順昌 * 壹、前言 貳、從緩刑付保護管束案件實況窺 知輕刑犯轉向處遇之必要性 我國刑事司法制度隨諸社會變遷及國際趨 勢之影響,經常借鏡他山之石,在因應兩極 國際間為強化犯罪者復歸社會穩定生活之 化刑事政策之餘,輕刑犯之處遇兼採歐陸法 效果,紛紛援用傳統監禁以外之處遇模式, 社區處遇因此蓬勃發展。社區處遇對於能夠 系及海洋法系之立法例,造就本土社區處遇 重新適應社會的犯罪者助益匪淺,不僅合乎 之蓬勃運用。然則,歷來之司法改革迄未檢 人道及社會需求,又可彌補監禁矯正效能之 討觀護制度,社區處遇學理猶遭旁落,間接 不足,避免監禁人犯惡習相傳的弊端,間接 迭生刑事法理與刑事政策之齟齬,非惟刑法 節省公帑。在順應世界潮流之餘,也經過許 特別預防目的難以落實,更阻礙觀護制度專 多驗證之支持1 ,確係有效之處遇方式。相對 業發展之契機。緣此,本文立於與時俱進之 於輕刑犯罪者受到個別化之關注,社區處遇 角度,擬就社區處遇配套緩刑政策之實務問 長久以來作為配套機制之角色,亦頗受各國 題提出檢討,俾供有識者佐參,併此呼籲納 政府及學術界肯定2 。盱衡美國近30年來整體 入司法改革一隅。 之矯正監督狀況3 ,機構處遇人數從80年代初 *本文作者係銘傳大學犯罪防治系兼任講師、桃園地檢署觀護人 註1:Frank R. Scarpitti and Richard M. Stephenson., “A Study of Probation Effectiveness” ,In Jourrnal of Criminal law, Criminology and Police Science(Volume 59),1968,p.363;丁道源,《中外觀 護制度之比較研究》,中央文物供應社發行,1983年3月,頁193-194(轉引1995年Sutherland Cressey, Principle of Criminology, p.437;美國司法部長總長視察報告,p.337);蔡德輝、楊士隆 合著,《少年犯罪》,五南圖書,1984年,頁94-95(轉引1970年《美國德州觀護處分與監禁處遇 費用之比較》,頁181-182)。 註2:Alraid, H. E., Cromwell, p. and del Carmen, R. V. (2008).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s. CA: Thomson Learning, p. 3;許福生,《犯罪與刑事政策學》,元照出版,2012年,頁486。 註3:美國司法部統計局(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index.cfm?ty=kfdetailiid=488#summary。瀏覽日期:2017年6月12日。 9月號/72 法 學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