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连续拉伸弯曲矫直机在铜镍复合带中设计应用.pdf

辊连续拉伸弯曲矫直机在铜镍复合带中设计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辊连续拉伸弯曲矫直机在铜镍复合带中设计应用

23 辊连续拉伸弯曲矫直机在铜镍复合带中 设计应用 杨基明 (西安艾蒙希科技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6) 摘要:铜镍复合双金属材料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以及通信器材、电器元件等所 必须的材料,这种材料既具有非常好的导电性,同时也能满足连接、接插所需的 强度。而轧制后的铜镍复合带材的板形直接影响到了连接片冲压成型的成材率。 平直度是衡量铜镍带材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用户对带材平直度要求的 不断提高,带材平直度的控制和改善显得日益重要。连续拉伸弯曲矫直技术是消 除带材板形缺陷,改善带材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复合带材;23辊矫直机;延伸率 一、铜镍复合带特点 铜镍两种金属经热复合加工实现冶金结合。这种双金属板带由于其高比强 度以及良好导电性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两种材 料由于其延展性不一样,所以这种复合材料经冷轧后常呈现“拱”形状,由于这 种双金属材料特性,所以我们设计连续拉矫机组消除板形缺陷的同时要考虑强化 释放弯曲应力,相对弱化张应力。所以我们设计机组时采用多次弯曲,多辊矫直 加强弯曲应力释放,从而获得较好的板形。这种双金属材料板形处理既要保证较 小材料延伸率,也要保证宽度方向不能延展。 二、23 辊拉弯矫直机组 设备机组设计组成如下图一:①、开卷机,②、入口转向辊,③、入口张力 辊组,④、三次弯曲单元,⑤、23 辊矫直单元,⑥、出口张力辊组,⑦、出口 转向辊,⑧、卷取机组成。其中,多次弯曲单元和 23 辊多辊矫直单元是关键设 备。 图一 23辊拉伸弯曲矫直机组示意图 本套拉伸弯曲矫直机组共设有8套张力辊,张力辊按位置分为两组,分别为 入口张力辊组和出口张力辊组,两者之间产生的张力为矫直段张力。它和开卷张 力、收卷张力一起构成机组的三段张力控制。6#设备是机组的基准速度,矫直段 前后的机组速度差实现其机组延伸率控制。 该机组4#单元是三次弯曲机组,5# 单元是 23 辊多辊矫直机,目的就是强化弯曲应力释放。实践证明:该机组设计 非常适合此类双金属复合材料板形修复。 2.1. 多辊弯曲矫直机结构 2.1.1. 弯曲单元 弯曲单元由三组弯曲辊系及其升降机构、上、下机架组成。弯曲辊系为三组 六重式结构,三组工作辊直径分别为ф12mm、ф13mm、ф14mm,均小于矫直机工 作辊。带材经过较小的弯曲辊后形成包角,产生变形的曲率半径小,从而使带材 的变形更大,经过三次大变形量使得带材内部的变形应力得到充分释放,使得带 材的板形趋于平直。带材依次经过直径为ф12mm、ф13mm、ф14mm 的三组弯曲 辊,辊子直径越来越大,变形量越来越小,板形趋于平直。每组辊系的下辊系可 单独上下调整。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带材板形,从而调整带材在每组辊系形成的包 角大小,包角越大,带材的变形越大。弯曲单元对薄带硬态带材板形有明显的改 善效果。 2.1.2. 23 辊精密辊式矫直机 23 辊矫直机采用小直径的工作辊正反交替弯曲带材,拉伸应力和弯曲应力 叠加,使带材中不等长纵向纤维组织在全厚度上同时被塑性延伸拉长,弹性收缩 后在全宽度上保持相同长度,减小或基本消除导致板形不良的带材内应力,从而 获得很高的平直度。 2.1.2.1. 矫直机压下及倾斜机构 由两台交流电机和减速机分别传动入口和到出口两个蜗轮减速机中的蜗杆 使蜗轮转动,压下丝杆不旋转仅带动上辊系上下运动。对于压下量的大小,可从 HMI 上显示,两台电机同时转动,上辊系入口和出口则同时压下,采用位移传感 器精确控制,压下控制重复定位精度0.005mm。上辊系倾斜调整入口和出口压下 电机不同步转动,一侧保持位置不变,另一侧则单独压下或抬起,从而使得上辊 系产生倾斜。 2.1.2.2. 工作辊装置 辊系装置由上下23支工作辊和25根中间辊及支承辊组成。工作辊布置为交 错式,上排 11 根,下排 12 根,在工作辊上再交错布置中间辊上排为 12 根,下 排 13 根。为了便于维护和清洗辊系,上辊系中工作辊、中间辊、支撑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