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鼎盛及创新
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明-清·鸦片战争前 (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药学在传统方向上继续积累新经验,高度成熟;而在药物学、温病学、解剖生理学方面出现了革新的趋势。 [内容要点] 社会背景和文化状况 传统医药模式的惯性发展 医药学的革新成就 中外医药交流情况 封建社会后期,国家长期统一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科学成就推动中医学发展至鼎盛时期。 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丰富和成熟,产生一批综合性著述和集古代医学大成的成果,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高峰。 明代造纸业和印刷术进步,为医书大量刊刻,尤其大型医书印刷创造条件,医著如雨后春笋。 清出现“乾嘉考据学派”,影响中医学古代经典著作研究热潮,也压抑了医学创新精神。 明末清初西方科学技术随传教士进入中国,知识分子始接受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后满清统治者闭关锁国,阻碍了外来文化传播。 中医学在明清已进入全面、系统、规范的总结阶段。 第一节 传统医学的成熟与昌盛 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学术团体 明清时期,医书种类日趋丰富,呈现四个特点: 尊经复古思想影响,对《内经》《伤寒论》经典注释著作大量出现。 大型综合性著作纷纷出现。 大型类书、全书、丛书先后刊刻问世。 医书由博返约,出现许多小型普及性著作,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等。 宋代医书以官刻官修为主,明清以民间私家刻本(或有官宦资助)为主,少量官刻官修御纂。 藩府刻本质量高,如朱肃主持编纂《普济方》收方61739首,集15世纪以前方书之大成,是古代最大方书。 现存规模最大,体例完善的古代类书是清政府诏修的《古今图书集成》其《医部全录》多达520卷,约950万字。 清太医院判吴谦奉旨“御纂”《医宗金鉴》90卷,是教材性普及性医学丛书。 明王肯堂辑、吴勉学校《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为较早汇刻的重要医学丛书。 嘉靖万历间名医徐春甫编集《古今医统大全》100卷,达140万字,综合性医学巨著。 明万历年间王肯堂编撰《证治准绳》广涉各科。 楼英《医学纲目》李梴《医学入门》等属全书中有影响者。 薛已《薛氏医案》16种,汪机《汪石山医书》8种,万全《万密斋医学全书》10种,沈金鳌《沈氏尊生书》陈修园的《南雅堂医书全集》属著名医学丛书。 明清医案著作渐多,著名的汪机《石山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最有影响。 最早的医学杂志 十八世纪末苏州医家唐大烈编辑《吴医汇讲》。从乾隆五十六年(1792)至喜庆六年(1801)逝世停刊,连续10年将苏州、无锡、常熟、太仓等地医家文章结集,先后出版《吴医汇讲》11卷,合订为一册,共41位作者94篇文章,为我国最早医学杂志性质刊物。 《吴医汇讲》内容广泛涉及医学各领域,不拘体裁。重新意,“发前人所未发”。提倡学术民主,选文不以年资分先后,按来稿早晚定次序。 《吴医汇讲》及时推出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叶天士《温证论治》,促进温病学说交流发展。集中反映了江南尤其常州地区医家经验以及疫病流行与治疗情况。 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 隆庆二年(1568)或稍前,徐春甫在北京建立我国最早的民间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 时徐客居京城,“……集天下之医客都下者立宏宅仁医会”,先后参加者46人,来自安徽、江苏、河北、湖北、四川、福建等地名医。 医会宗旨在探讨医药学术,要求会员深入研究《内经》《伤寒论》及四家学术奥秘,切磋提高医术,精益求精,讲求医德修养,深戒循私谋利,会员间直诚相待,批评帮助,团结互助。 提出22项会款,即诚意、明理、格致、审证、规鉴、恒德、力学、讲学、辨脉、处方、存心、体仁、忘利、自重、法天、医学之大、戒贪鄙、恤贫、自得、知人、医箴、避晦疾。 从治学内容、方法、态度到医家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处事接物方法、对待患者态度等,都有具体规定。 二、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 诊断学方面,重视问诊与舌诊。 李梴《医学入门》指出,初学医必先学会问诊,并列举应问事项55条; 张介宾《景岳全书》特设“十问篇”专讲问诊,并编成《十问歌》。 随着温病学说形成,舌诊也被重视,舌苔白、黄、燥、腻渐定为诊断寒证、热证、伤津、湿痰重要指征。 脉学方面注意同类异脉鉴别,李时珍《濒湖脉学》把27脉中同类异脉鉴别点和各脉象主病,编成歌诀。 鉴于有医家仅凭脉象诊病,明、清不少医籍强调四诊全面应用的必要性。 (一)内科学 明代温补派医家薛已、张介宾、赵献可等针对刘完素、朱震亨主张展开论争,强调温补肾阳养生治病重要性,反对寒凉攻伐肾阳。 薛已(1488—1558年)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人。医学世家,造诣较深,著述甚多。著《内科摘要》,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 学术思想受张元素、李杲脾胃论影响,注重脾胃虚损证,又受王冰、钱乙的影响,重视肾中水火与脾胃的关系,因而注重温补,脾肾并举,以补中益气丸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组织变革及组织发展.ppt
- 《艺术品种动物》二年级.ppt
- 《种群数量增长规律》.ppt
- 《跨越百年美丽》公开课修改.ppt
- 《美丽南沙群岛》ppt课件(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ppt
- 《职业道德及法律》第一单元第一课.ppt
- 《血及火时代》教学课件.ppt
- 《黄帝内经》针灸学理论体系.ppt
-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结构及模块.ppt
- 《青海湖,梦幻般湖》课件——清风飞扬.ppt
- Unit5UsingLanguageEvaluatechemicalfarmingandorganicfarm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1).pptx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5随堂练习.doc
- 二次根式综合复习.ppt
- 2025年内蒙古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docx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docx
- 2025年临沂市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docx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真答案).docx
- 2025年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人才招聘148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滁州市公安机关招聘67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潍坊市“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选调626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