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联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剂学联合

青 岛 科 技 大 学 二OO九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药剂学综合 (药物制剂部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4 道大题(共计 15 个小题),满分170 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 一、解释概念(20分) 1. 临界胶束浓度 2. 松(堆)密度 3. 非牛顿流体 4. 三相气雾剂 5. 固体分散体 二、阐述题(65分) 6.阐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10分) 7.制备难溶性药物水溶液剂需要采用的技术和方法。(10分) 8.论述辅料在剂型中的必要性,要求固体、半固体、液体各举一例。(15分) 9.阐述微球、纳米粒的制备技术。(10分) 10. 阐述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机理。(10分) 11. 论述膜控释的释药机理和工艺要点。(10分) 三、处方综合题(45分) 12.分析处方各成分的作用、判明确切的剂型、写出制备工艺过程。(15分) 醋酸可的松微晶 25克 羧甲基纤维素(中粘度) 5克 吐温-80 1.5克 氯化钠 3克 硫柳汞 0.01克 注射用水 加至 1000毫升 第 1 页(共 5 页) 13. 分析处方各成分的作用、判明确切的剂型、写出制备工艺过程。(15分) 硬脂酸 110g 蜂蜡 50g 单硬脂酸甘油脂 60g 液状石蜡 250g 白凡士林 50g 油酸山梨坦 20g 聚山梨酯80 10g 羟苯乙酯 1g 蒸馏水加至1000g 14. 分析处方各成分的作用、判明确切的剂型、写出制备工艺过程。(15分) 红霉素 200g 糖粉 20g 淀粉 20g 羧甲基淀粉钠 5g 硬脂酸镁 3g 10%淀粉糊 20g 丙烯酸树脂Ⅱ 150g 苯二甲酸二乙酯 25g 滑石粉 16g 95%乙醇 500g 四、剂型设计(40分) 按剂型的质量要求和主药的理、化性质,在给出的辅料中选择合适的辅料并设计处方。要求:(1)说明将采用什么制剂技术控制药物释放,阐述所选技术的控释机理(10分);(2)写出完整的处方(按1000片),标明各原、辅料的用量和用途分析(10分);(3)写出详细的制备工艺流程,指明须要的主要设备,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指明哪是关键步骤并说明原因(20分)。 15.制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剂1000片,规格:100mg/片。(40分) 双氯芬酸钠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未;有刺鼻感与引湿性。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水中略溶,在氯仿中不溶。 辅料:淀粉、糖粉、乳糖、磷酸氢钙、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5M)、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00M)、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6000、滑石粉、微粉硅胶、硬脂酸镁、10%淀粉浆、10%乙醇溶液、80%乙醇溶液。 第 2 页(共 5 页) (药物分析部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4 道大题(共计 23 个小题),满分 130 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 一、名词解释 (4分×5=20分) 1. 精密度 2. GMP 3. 释放度 4. 摩尔吸光系数 5. 重氮化-偶合反应 二、单项选择(2分×10=20分) 1. Fe3+ 在某有机相与水相的分配比是99, 今有含10 mg Fe3+ 的水溶液,若用等体积该有机溶剂萃取 2 次,则水相中剩余 Fe3+ 的质量是 (A) 0.03mg (B) 0.01mg (C) 0.003mg (D) 0.001mg 2.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 (A) 分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 (B) 分子的震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的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3. 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