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上物质的分子基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传上物质的分子基础

Diagram of the conserved structure of the centromeres in Saccharmyces cerevisiae (top) and the sequence of the CEN region of chromosome 3 of this species (bottom). 采用荧光技术进行人类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原位杂交 (2)端粒(telomere)及共同特点: * 每一个端粒都含有一系列的短的正向重复顺序。 Cn(A/T)m ,其中n1,而m=1~4。 * 在端粒区域中有一种特殊的不连续排列,产生单 链断裂的形式,这种结构并不能被连接酶将缺口 封闭起来。 * 提纯的天然端粒区可直接用 E.Coli DNA多聚酶 I 进行缺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 。 * 在端粒区的最末端可能带有3`- OH 的单链末端回 折 成了发夹回(hairpin)结构。 * 端粒的双链部分中含有T2G4的顺序在3`末端,排 列方向是朝向染色体的中心部位。 端粒的功能 * 防止染色体末端被DNA酶酶切。 * 防止染色体末端与其他DNA分子结合。 * 使染色体末端在DNA复制中保持稳定。 * 使线形DNA的复制顺利。 * 影响染色体的行为。 * 可能控制细胞的寿命。 * 与核骨架的组成有关。 Technical Sidelight – Human telomeres visualized using fluorescent probes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二) DNA构型的变异 B-DNA 构型(右旋),A-DNA构型(右旋), Z-DNA构型(左旋) DNA的构象现已知有 A,B,C,D,E,T,Z 7种。 引起DNA双链构象改变有以下因素: (1)核苷酸顺序; (2)碱基组成; (3)盐的种类; (4)相对湿度。 目前已知DNA双螺旋结构可分为A、B、C、D 及 Z型等数种,除 Z型为左手双螺旋外,其余均为右手双螺旋。 Z-DNA B-DNA Diagram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functional state of the E coli chromosome. 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的发现 * 1977年 Sanger首先发现重叠基因。他对单链环状 的噬菌体 ?X174 进行了测序。得到5386Nt ,11 基因, 3个转录单位,由3个启动子(pA,pB,pD) 启动。 * ?X174含有的5386Nt最多能编码1795个氨基酸, 若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10,则总的蛋白 质分子量为197,000Da,但实际蛋白质总分子量 却为262,000D。 * 将全部DNA顺序和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进行比 较,发现了重叠基因。 重叠基因 Overlapping Genes * a. 磷酸二酯键 b. 多核苷酸链 二、DNA的分子结构 1953年,Watson Crick 建立双螺旋模型,主要是受到 4个方面的影响: (1)1938年W. T. Astbury Bell用x衍射技术研究DNA。1947年拍摄了第一张DNA的衍射照片,并推断DNA分子的结构是: 1)柱状; 2)多核苷酸是一叠扁平的核苷酸; 3)核酸残基取向和分子长轴垂直, 间距为3.4nm。 (2)1951年Pauling和Corey运用化学的定律来推 理,而不做具体的实验,建立了蛋白质的α-螺 旋模型; (3)受到晶体学者J. Donoh Chargaff的指点。 (4)R.Franklin Wilkins(維爾金)在1952年底 拍得了DNA结晶X衍射照片。 1953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DNA的反向平行双螺旋模型 1962年Wilkins、 Watson和Crick 共获诺贝尔化 学奖。 1869年,Friedrich Miescher从绷带上的白细胞核中分离出一种含磷的 物质,命名为核素(nuclein)。 19世纪末期, DNA和RNA已经从细胞中分离出来。 20世纪30年代,P. Levene和W. Jacobs等搞清了DNA和RNA的基本化学组成。 1928年,Frederick Griffith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但转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