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有机黏土奈米复材之结构及物性.doc

聚丙烯有机黏土奈米复材之结构及物性.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丙烯有机黏土奈米复材之结构及物性

PAGE PAGE 1 聚丙烯奈米複合材料之微結構及物性檢測 王建智 王曄* 東海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 一、中文摘要 本研究利用熔融層插法之混煉程式製備聚丙烯-有機黏土之奈米複合材料,由於聚丙烯基材為非極性和具極性之奈米黏土間並無相容性,所以必須利用相容劑來改質基材以增加系統之相容性。主要利用塑譜儀及雙螺桿押出機來製備奈米複合材料,探討混煉時相容劑濃度及不同黏土改質之影響,並探討其複材之分散性、流變性質、熱機械性質以及熱安定性,以決定出一最適化之最佳濃度。 由塑譜儀及雙螺桿之混煉機制下得知,熔融層插法在雙成分處理中分散性對流變,影響黏土分散因素除了高相容劑含量對黏土的分散,具正面改質分散效應。聚丙烯奈米複材中隨著相容劑含量的增加雖有助於黏土的分散,但含量比例增加時,由於彼此間分子量差異使得融熔指數差異過大繼而影響到複材之機械性質,而在實驗結果中得知三成分最佳組成在相容劑比有機黏土為3/1時最佳,並由低濃度實驗證明,產生網狀結構起始濃度,隨黏土分散性提高時可相對減少有機黏土含量。 二、簡介 添加填充劑的主要目的在於改善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質,同時亦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這些改善的物理性質包括增加強度、改善機械性質、提高軟化點溫度、減少成品收縮現象。一般來說,在泛用塑膠部份,聚丙烯具有價格低、設計自由度大、可注射成形等優點,所以在工業化大量生產中相當的受到重視。而現今應用最廣泛的應是添加無機填充劑的聚丙烯複合材料,其在汽車工業、傢俱製造、電子產品、一般家庭用品以及人造纖維方面均有相當良好的應用價值且使用量亦逐年增加。 就奈米複材而言,由於基材多為疏水性而黏土顆粒則為親水性,因此在基材與填充劑之間無法達到良好的相容性,同時有機高分子多為碳、氫所組成之巨大鏈段,要直接層插入黏土中以達到奈米級分散實屬困難,相反地造成高分子量之基材擠壓矽酸鹽層繼而造成層間距離縮小之反效果,故必須先以界面活性劑之親水端黏土中的陰離子進行離子交換並與黏土離子產生鍵結,同時其親油端之長鏈段亦達到預先膨潤之效,以期有機高分子能與黏土層間的親油鏈段產生相容作用而進一步達到奈米級的分散。因此常使用含長烷基之胺鹽做為界面活性劑以改善界面黏著強度。在膨潤後之有機黏土與基材之相容劑的選擇方法,必須選用較低分子量之寡聚體先對改質後之有機黏土進行改質,同時在另一方面可以跟聚丙烯基材產生較佳之相容性,以達到良好分散的效果,最佳的分散效果及機械性質,應是目前有機黏土奈米複合材料研究的重點。 三、實驗 一、實驗材料 (a)基材: 熱塑性商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永嘉(Yung-Chia)化學公司提供,批號Yungsox-1040射出成型級,密度為0.904 g/,熔點165℃。 (b)填充劑(clay): 有機黏土(I.30P),Nanocor提供,批號Nanocor ?I.30P。密度為0.2?0.6 g/,最高含水率為3wt%,層間距離為2.36nm,無機成份約66%(TGA實測) (c)相容劑(PPgMA):Polybond polymer modifiers,優品化學 (Uniroyal Chemical)公司提供,批號PB3150,MA content 0.5wt%,熔點164℃(實測) 二、實驗方法 (a)混煉實驗: (1) 黏土乾燥:置於熱循環式烘箱,設定溫度80℃烘乾24 (2)雙螺桿押出機(螺桿直徑為31.2mm,L/D=44.9,料缸10段,螺距(Centerline Distance)=26.2mm,螺桿與套筒之間隙為0.25mm),溫度設定如圖,螺桿轉速為200RPM,進料量為3.5Kg/hr。 (b)複材結構及物性檢測: (1)TEM是使用120kV電子加速器的JEOL JEM-1200EXⅡ機型。 (2)XRD型號為MacScience M18XHF-SRA X光繞射儀。此繞射儀是使用Cu Kα的射線光源,且操作在40 kV和100mA。 (3)流變性質測試儀器為RDAII,先將複材製成半徑25mm、0.7mm後的圓片,掃描頻率為0.1-100 rad/s及6%的應變。 (4)將物料置於180℃之載玻片及蓋玻片上壓成約0.02mm厚度之薄膜,再以光學顯微鏡(Nikeon E400) (5)結晶行為利用DSC稱取樣品於DSC cell,以5℃/min之速度由-30℃升溫至200℃,再恆溫3min,最後以5℃ 四、結果與討論 由圖1電子顯微鏡圖,可觀察有機黏土混煉於相容劑中的分散性,在高濃度時(25%的clay),有明顯的有機黏土聚集顆粒分佈,當黏土濃度由25%降低至10%,其有機黏土的顆粒有明顯的剝離分散,而聚集顆粒數也明顯下降,故分散度有明顯增加。而在高倍率(60000X)下觀察顆粒的TEM圖(b)(d),更進一步的發現在高黏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