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元代服饰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代服饰讲义

完 谢谢观看 * * * 元代服饰 主讲:谷芳 元代服饰无定式,以长袍为主,长袍样式,男女差别不大。用华丽的织金布料及贵重的毛皮制成;但是由于民族性质,分为蒙制汉制两种服制。 元代蒙古民族妇女长袍和靴子与男子基本相同。但在已婚妇女的头饰和其它装饰以及服饰的面料、色彩、花纹等方面与男子服饰有一定的区别。如男子穿戴的长袍、半臂、比甲、答忽、栖鹰冠、便裤、套裤、皮靴、布靴等,妇女皆服之,但是已婚妇女的发型、头饰和衣料的花色等,却不同于男子。 蒙制服饰 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为主的袍服,交领、左衽、长及膝,下着长裙,足着软皮靴,是元代皇后贵妃所穿着的服饰。 蒙古族女子,时兴戴一种很有特色的“故故冠”。这种冠是用桦树皮或竹子、铁丝之类的材料作为骨架,从头顶向上高约70-100厘米,其顶端扩大成平顶帽形;外面以红绢、金锦或毛毡包裱。 ? 图为戴宽檐钹笠,脑后垂辨环,穿窄袖长袍、比肩、靴的行香贵族男子及戴顾姑冠,穿红色窄袖、宽袍的贵族妇女 蒙古族入关之前,披发椎髻,冬戴帽,夏戴笠。他们的皮帽、皮袄、皮靴,多用貂鼠、羊皮制成。皮袄通常是右衽、方领。灭南宋之后,种族等级森严,全国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这种种族之分也反映在服装上面,蒙古贵族衣着华丽,色目人次之,汉人、南人大多衣衫褴褛。 蒙古族入关以后,既保持蒙古民族衣冠习惯,又沿用汉族朝祭服饰制度,如冕服、朝服、公服等。男子公服以长袍为主,以罗制成,大袖盘领,右衽。 质孙服 蒙古族在入关后一直没有定式服制。直到元英宗1321年参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服装上衣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bi)积,肩背挂大珠的质孙服。 质孙服是蒙古族的衣冠之一,汉话译为“一色衣”,与周代的深衣近似。衣袖较紧、窄, 而且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有无数褶裥,造型像现在的百褶裙,在裳腰部加横裥,领式多是右衽交领,方领、盘领。下身是小口裤,脚穿络缝靴,腰间开始时用毡毳革作装饰,后来用拧丝金线或用红紫帛捻成线,横缠在腰上,这样骑在马上,束紧腰围就出了体型的轮廓。衣饰的纹样有:日月、龙、凤等纹。质以服用青、红色绵做的较多,在衣的肩背间缀以大诛作为装饰。  质孙服不仅指长袍,也包括冠饰和靴子都要一色据《元史·舆服志》载,冬夏季节所着质孙服都有其严格的规定,衣、帽、腰带配套穿戴。 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 种,夏服有 15 种。以质地和色泽区分 百官的冬服有九个等级,夏季有十四个等级,同样也是以质地和色泽区分。 元代官服 元朝官服,基本依照汉族服装,“幞头,制以漆纱,展其双脚”就是我们常说的乌纱帽。也是一色服的 形制。 汉制服饰 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履 ,显然经常穿汉服的一般为汉族男女。服饰平常元代汉族平民百姓多用巾裹头,无一定格式。元代汉族女子,仍穿襦裙或背子,由于蒙古族的影响,服装的样式也有所变化,有时也用左衽,色彩也比较灰暗。 扎巾或戴笠帽、穿襦裙或背子的妇女及扎巾、穿袍衫的男子 裹巾、穿袍衫的男子 扎巾、穿左衽袍衫的男子及妇女 襦裙半臂 图为元代妇女服饰,襦裙半臂。 元代男子的公服多随汉族习俗,常服的外面,罩一件短袖衫子,妇女也有这种习俗(称为襦裙半臂)。 所谓半臂就是短袖长袍,有大襟和对襟两种,是贵族们常穿的外罩,后来马上穿之不便,又有了对襟短衣--马褂。   答忽即比肩有两种,一种是毛向外的羊皮答忽,对襟无领,在后下摆处有开衩,主要是牧民在冬季穿在长袍外面;另一种是毛向里,有面有里的答忽,主要是富贵之家天冷时服之。 比甲就是元世祖车伯尔皇后所设计之短披肩,后面长倍于前面,用两袢在领前结之,由于它便于弓马,国人皆仿之。 由壁画可知蒙古族供养人所着半袖长袍的特点是罩穿在右衽窄袖长袍外,其形制为交领、右衽、两边开衩,袍长略短于长袖袍。男女供养人及侍从都着此形制的服饰,男式半臂束腰带,女式不束腰带。此半臂极适合马上民族骑射。它不仅轻便,冬季穿则保暖,春夏秋季穿则防风,且装饰性极强,半臂的颜色大多不同于长袖袍,层次感鲜明。 当时元廷内高丽式半臂风靡一时,其形制与比肩的衣袖很相似,但此衣是方领、齐腰式为主 敦煌壁画中蒙古族男女供养人所着半袖长袍是元代流行的比肩。 图为戴花冠、穿襦裙、半臂的侍女。 元辫线袄 元代统治者穿的袍子,一般是交领、窄袖、腰间打成细褶,用红紫线将细褶横向缝纳固定的样式,使人们在穿着时腰间紧束,便于骑射,这就是元代的“辫线袄”。此款服装在明代被称为“曳撒”,是出外骑乘时常穿的服装。 ? 元团衫 ??? 元代的蒙古贵族女子袍式宽大,袖身很肥,但袖口收窄,衣长拖地,走路时常需两个女婢扶拽。这种宽肥的袍式,被称为“团衫”

文档评论(0)

镜花水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