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志 第五十二卷 科学技术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概 述 河南省地处 中原,是 中国古代科学文化 的发祥地之一 。 远古时代 ,先 民在生产 中已掌握许多实用技术和科学知识 。 早在 4000多年 以前 的夏代 ,河南就是 中国古代文 明的中心 地区。商代 ,中原地区的冶炼技术 、建筑技术、天文学 已处 于领先地位 ,并创造 了中国古代 “青铜文化 ”。春秋战国时 期,中原地区的冶金技术 、打井和水利灌溉技术、农业耕作 技术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春秋战国之际的洛 邑 (今洛 阳), 已出现冶铁新技术 ,比欧洲约早 1900年 。 汉代是 中原地区古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先后涌 现 出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 。其 中有历法、数学家张苍,水 利家许杨、王景 ,天文学家张衡 ,医学家张仲景,机械工程 家杜诗 、韩暨等 。铁器 的应用和水利事业 的兴起推进 了中原 地区农业生产 的进步 。建筑群 的布局、木结构、砖石结构技 术也 已趋于成熟 。冶铁 的鼓风动力 已由人力鼓风发展到畜力 鼓风。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更设计制造出 “水排”①,这 种水力鼓风机 的发 明比欧洲约早 1200年 。南 阳人张衡总结 ①用水力鼓风既节省了人力、畜力,又提高了功效 。 “水排 ”经东汉末年堵阳 (今方城县 )人韩暨改进并大力推广 ,一直沿用到元代 ,极大地促进 了中国 古代冶炼事业的发展。 第 2 页 了当时的全部天文学知识 ,著有 《浑天仪 图注》、 《漏水转 浑天仪注》、 《灵宪》、 《灵宪图》和 《算 罔论》等科学著 作 ;他还创造 出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 的仪器 地动仪 , 并成功地记录 了公元 年在甘肃发生的一次强烈地震 。东 汉后期的张仲景确立了 “辩证施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他 撰写的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 、药兼备的医学名 著,为后世医学的发展作 出了极其重要 的贡献 ,被历代医家 尊为医圣。张衡和张仲景均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唐代 ,河南 自然科学界最杰 出的是魏州 昌乐 (今南乐) 人张遂 (史称僧一行 ),他在天文学、数学研究方面作 出了 重大贡献 ,也是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中国古代卓越科学家 之一。 北宋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高峰,中国古代 的四大 发 明 (造纸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除造纸外,其余三 项都产生或完善于北宋 。北宋建都开封 ,宋代 印刷术高度发 展,毕昇发 明活字 印刷术 ,与现代使用铅字版 的原理基本上 是一样 的。宋代瓷器制造业发达 ,全 国五大名瓷 ,河南就 占 有钧瓷、官瓷和汝瓷等三种 。河南省的煤炭生产技术,到宋 代 已经 比较系统和完整 ,发掘 出的鹤壁市宋代古煤窑遗址 , 在建井 、巷道布局 、支护 、提升 、照 明、通风和排水等方 面 ,已创造 出一整套 的科学方法 。宋代河南的建筑技术在全 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不仅有丰富的建筑实践经验 ,而且有著 名 的理论著作 。公元 世 纪 ,河南 管城县 (今郑州市 )人 李诫对前人 的经验和当时的建筑技术成就进行全面总结 ,用 余年编著 出长达 卷 的建筑学 巨著 《营造法式》, 第 3 页 由北宋朝廷颁发全 国,对后世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 的 影响。南宋 以后,随着全 国政治、经济 中心的转移 ,河南的 科学技术逐渐衰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不多。 世纪 中叶 中原地 区又升起 了一颗科 学 巨星 ,沁 阳人 朱载堉第一个发现并实践 了十二平均律原理,震动 了当时整 个世界,被称为世界音乐之父的巴赫所创作 的 《十二平均律 钢琴 曲集 》就是根据朱 载堉 的理论写成的;他还第一个创制 了按十二平均律原理发音的乐器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