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换药包入扎拆线
外科换药 包扎 拆线 张雷 换药的目的 1、观察伤口情况,以便及时作相应处理; 2、保持创面清洁,清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脓液引流通畅; 3、保护和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包扎固定伤口,减少痛苦。 总的目的: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 换药指征: 1、有异物或失去活力的组织需要清除者; 2、需松动拔除或更换引流物者; 3、外敷料被脓液渗液浸透者或被外来物污染者; 4、疑有或已经出现的伤口感染、出血、裂开者。 基本原则:无菌原则 换药室的条件及管理 1、换药室环境 一般应设两间换药室:一间为无菌换药室,用于无菌伤口的换药;另一间为清洁换药室,用于感染伤口的换药及术前准备、检查和设计。要有良好的卫生设施,已便于地面的冲刷和墙壁的清洁。换药室的面积合理以便于医务人员操作。要求自然光线充足,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配备单头无影灯、安装空气净化器、保持空气清新、降低细菌和病毒密度、减少感染机会。 2、换药室管理 换药室严格消毒。定期测试紫外线照射强度。严格区分无菌、清洁、污染的物品,并且要标上标志,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护士应对任何违反无菌操作的行为都有责任监督和制止。病人家属和非换药人员均不能进入换药室。医生护士进入换药室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每次换药前后须用肥皂彻底洗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切换药物品必须保持无菌,遵守一人一套的原则。 设备及器具 (1)多功能换药床,器械柜,换药车,活动圆椅,大小敷料罐,无菌大方盘和小方盘,酒精灯,不锈钢镊子罐,酒精、新洁尔灭、碘伏、纱布、干棉球、盐水棉球罐;无菌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换药碗、注射器等。 (2)基本器械: 眼科剪、组织剪、敷料剪、钢丝剪、持物钳、血管钳、刀柄、持针器、石膏剪、锯、阴道窥器、压舌板、针、线、口镜等。根据专科情况配备绷带、弹性绷带、石膏绷带等 换药的有关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根据伤口情况安排换药的顺序 (多个人换药时应先清洁后污染顺序) 换药的次数应根据伤口情况而定 换药的次数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有人提出: I类切口,无感染征或其他异外情况,可术后3天或拆线时检查伤口; II类切口,术后3天常规观察伤口交替(换)敷料一次,无异外情况,可于拆线时再换。 基本技术 1、换药前的准备; 2、解除敷料的方法; 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 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 5、包扎固定方法; 6、污物敷料的处理。 清除敷料 外层敷料可以直接揭除或者剪下 内层敷料清除方法: 必要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双氧水、洗必泰等浸透内层敷料 换药物品的传递 双手执镊法 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 清洁伤口:中心 外周 污染伤口(化脓伤口): 外周 中心 包扎及固定 包扎的目的 (一)固定敷料、夹板、受伤部位。 (二)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和再受伤。 (三)支托伤部,使伤部舒适安全。 (四)局部加压,帮助止血; 预防或减轻局部的肿胀。 (五) 矫正身体某一部位的畸形。 (六)保暖。 包扎的注意事項 (一)绷带不可直接包扎伤口,伤口上应先覆上敷料。 (二)绷带不可有皱褶,以防压力不均匀。 (三)包扎时于骨突处和肢体内侧应衬有软垫以防磨擦。 (四)包扎时应注意松紧适宜,尽量露出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受影响的症状如下: 1.苍白或发青 2.刺痛或麻木 3.肿胀 4.局部皮温变冷 (五)包扎时应順静脉回流的方向包扎,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六)不可在下列部位打结 (1)伤口或炎症区內 (2)关节或骨突出处 (3)受压处或肢体内侧 (4)常磨擦处 绷带包扎法 头部包扎:多用三角巾或头套 胸腹部:使用胸带和腹带 包扎要求 牢固 美观 舒适 在此原则上可以独立尝试和创造新的包扎方法 拆线时间 * 头、面颈部为3-5天 * 下腹部、会阴部、腹股沟为5-7 天 * 上腹部、胸部7-9天 * 四肢10-14天(关节附近酌情延长2-3天) * 减张缝线14天 贫血明显、糖尿病、营养不良、老年、体弱、多病、切口过大等可延期或间断拆线。有感染者可提前几天。 * * (1)病人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四章库呼吸作用.ppt
- 第四章缩收合反应43.ppt
- 第四章希腊化时代和罗六马文明.ppt
- 第五章环境浩与预测预报091027.ppt
- 第四章土壤的形成、们分类与分布.ppt
- 第四章信号的调六理与记录.ppt
- 第五章目的基因的克隆来与基因文库的构建.ppt
- 第五讲我的健康先我做主.ppt
- 第五章目的基因收与克隆载体的体外重组新.ppt
- 第五章1紫外光流谱使用.ppt
- 8 《建筑工程成本动态控制与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手工编织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科学素养提升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激励机制研究:以数字资源整合为例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4 《超高层建筑风环境模拟与建筑外形优化设计在建筑设备优化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生成式AI在跨区域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协作中的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数据分析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与用户需求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BIM的建筑室内装修设计协同中的设计协同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组合作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模式构建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手工编织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案例剖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年烟草黑龙江公司真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