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总 序
严 家炎
这套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虽然起 了现在的名
称,却并不想一般地研究近百年中国文学,它的重点和特色
是,透过创作和理论,考察本世纪 中国的文学思潮与文化
思潮。
从文学史角度看,对本世纪中国文学产生影响的思潮有
两大类:一类是从近代西方传入的,另一类则是 由中国传统
文化所衍生的。这两类思潮,情况很不相同:前者显,后者
隐;前者带着强烈的近代色彩,后者则具有静谧的东方特
点;前者由人们大声疾呼,自觉地倡导和传播,后者则 “草
色遥看近却无”,仅仅以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惯性的力量,潜
在地对作家创作产生着作用。这两类思潮在具体作家身上的
影响与表现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宏观而言,它们相互撞
击,相互较量,相互错综,相互渗透 ,构成 了20世纪中国
文学的独特风貌与奇异景观。
甲午战败以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开始把 目光集 中
到欧美近代思想文化的变迁上,想从这方面探索西方所以强
盛、中国所 以贫弱的原 因。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以及林
纾、伍光建等,都是当时的代表。由他们开始,一代又一代
中国知识分子引进了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大量哲学、人文社
会科学著作和小说、戏剧、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从卢梭的
社会契约论,弥尔的 自由论,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恩
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尼采的超人说,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析学,这种种学说都蜂拥而入。在文学上,从古典主义、浪
漫主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未来
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文学,到存在主义先驱者的思想,
在本世纪最初20年 内,几乎同时都传入 了中国。这些思潮
在西方的出现 , 曾经历 了300年左右的时间,它们是历时
的,而到了中国,却在同一个早晨陈列出来,成为共时的。
这就引发了种种问题。一是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未必能准
确理解原意 ,甚至望文生义,如鲁迅带点夸张的批评:
于是各各 以意为之。看见作品上多讲 自己,便称之
为表现主义;多讲别人,是写实主义;见女郎小腿肚作
诗 ,是浪漫主义 ;见女郎小腿肚不准作诗,是古典主
义;天上掉下一颗头,头上站着一头牛,爱呀,海中央
的 青 霹 雳 呀 … … 是 未 来 主 义 … … 等 等 。 ①
二是实践上引起变形与扭曲,而在这些变形、扭曲背后,又
存在着诸多复杂的潜在的因素。当然,许多思潮几乎同时介
绍进来,也并非没有好处,这就是便于选择和比较,取 自己
之所需而形成不同的组合,有助于孕育出多种多样的文学流
派,造成异彩纷呈的局面。然而,到30年代以后,随着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传播,加上左倾思潮的盛行,一个时
期重又走到单 向发展的大一统局面。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
① 鲁迅: 《三闲集 ·扁》, 《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第87页。
初 ,才又再次实现多元开放,接上 了中断几十年的那种格
局。这种 “之”字形的曲折道路表明:西方的种子到东方土
地上,远不是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外来思潮在 中国
的命运,既取决于该思潮 自身的生命力,也取决于中国社会
具体的条件与文学本身的需要。有的思潮即使借助于某些条
件一时得势,也未必能长期站稳脚跟。从研究者来说,这就
需要对西方各种思潮在 中国传播的历史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逐一作出周密一点的考察。本丛书中的多数书稿,如吴晓东
先生的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徐行言、程金城先生
的 《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肖同庆先生的 《世纪末
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刘为民先生的 《科学与现代中国文
学》,陈顺馨女士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 中国的接受
与转化》,李今女士的 《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等,都
力图这样来做。
至于中国古代文化所形成的人生哲学、文学思潮、审美
积淀,看来似乎不起眼,但实际上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柔韧而
又强劲的,否则就无法解释本世纪中国文学在西方强调客观
写实思潮的猛烈冲击下,何 以仍保持 了鲜明的主体抒情格
调 ,比兴象征传统,以及儒、释、道哲学的渗透。传统文化
对20世纪 中国文学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造就 了怎样的
审美资源,较长时期 内曾被人忽视。新时期以来则重新受到
学者们的注意,并已有 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