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有效对话.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生为本 有效对话 一、对话文本:深入浅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 4.《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5.《道德与法治》教材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基【2017】8号文件 2017年9月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指南》有关情况。 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价值方向: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指南》中德育目标的“内在逻辑层次”: 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 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必备品格,最后形成“四个自信”,对社会主义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阶段目标: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 4.《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5.《道德与法治》教材 教材中的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有一条生活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随后“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分享个体生活经验,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碰撞、共认等,促进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力图从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遵守规则:自由与规则、遵守、改进 善用法律 护航青春:自己(他人)受侵害? 教材的定位: 是青少年成长的“同路人”,教育目的与要求都是以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话题呈现出来,邀请学习者实现对话与动态建构; 教材在整体风格上类似于同龄人,与学习者是一种“我们”的关系; 教材的存在不是为了训导学习者,而是陪伴学习者,在陪伴中进行教育和引导。 好课: 可以是教师预设多,生成少 ,也可以是生成多 ,预设少 ,关键要看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重心是否放在了最有价值的内容上,这反映出教师 的学术水准 ;是否在有价值的内容上采取了恰当的方式来展?开 , 这 反 映 出 教师 的教育学水准 ; 更要看学生专注和忘我的程度 ,这反映出教学的 效果 。 . 教学实施 . 把握核心立意 从学生接触社会的范围不断扩大的角度,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人在社会中成长。 . 教学实施 . 把握核心立意 从我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自我与社会的关联性上理解社会的意义。 . 教学实施 . 突出核心素养 法治意识(维护尊严) 在培育法治意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尊严,理解法律对学生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公共参与 崇德守法,同违法犯罪行作斗争,依法维权 二、对话学生:醍醐灌顶 我们的“好孩子”有优良的学习成绩, 却没有真正的学业。 优良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让个体找到生命的生长与生成感。 教育的根本在于个体自身,教育如不能激发个体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则教育必然走向被动灌输,就不可能有健全自我的生长、生成。 对话中的有效引领:问题的设计 一、问题要具有挑战性。-----独角戏、百家讲坛 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一定创设情景的冲突性,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无法轻易地做出明确判断,在这种情形下,推动学生会倾向于深入地去挖掘、了解 ,这样一来 ,课堂就容易活跃。 有效对话中问题设计的要求: 二、问题要尽可能自然地包含基础知识。我们常规的课堂上的问题大多是很呆板的, 直接冲着基础知识去提问, 导致学生毫无探究兴趣, 我们的课堂提问应该避免这种直接的提问, 尽可能地用任务、活动或者冲突的情境和话题来激发学生去学习基础知识。 三、问题要有延续性。我们平时在备课的时候要去设想,一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对不同的回答, 我们应该怎么去引导, 才能够让更深层的问题接着提出来, 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够直线地深入。追问!层层递进,水到渠成!需要花很多精力,但性价比最高! 方式: 假设、 分类讨论(无人监考、红灯、扶不扶)、 正反对比、 逆向思维、 辩论(挑战教学法)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