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十年壮大十倍中了谁的“埋伏”.doc

高校十年壮大十倍中了谁的“埋伏”.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校十年壮大十倍中了谁的“埋伏”.doc

PAGE PAGE 1 本站《21世纪中文导报》[人文频道]专属论坛,荟萃网络各类人文热点资讯 中国思维社区 → 休闲艺术区 → 一千零一夜 → 高校十年壮大十倍中了谁的“埋伏” 您是本帖的第 28 个阅读者 * 贴子主题:高校十年壮大十倍中了谁的“埋伏” 海里的妖精 头衔:自由自在 等级:免审核会员 文章:893 积分:8971 注册:2006-10-30 楼主 高校十年壮大十倍中了谁的“埋伏” 经过近10年超常规的发展,哈尔滨一所高校的校园面积和在校生数量均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而超常规发展的背后却是高达十几亿元的银行贷款和高校财务风险。这所高校的财务处长用“上挤下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12个字来形容自己和学校面临的艰难处境。 (3月29日《经济参考报》)   一所高校在短短的十年里规模壮大十倍,这种现象在全国恐怕并非个例。如果学校完全依赖于国家的投资和自身正常的良性发展,当然是可喜的。现实却是,也有一些高校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银行的巨额贷款来实现的,自身并不具有这种良性发展的实力,使得高校如今如同一个巨大的泡沫,一经风浪马上就原形毕露。   高校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境地,是与高校发展的畸形思维密切相关的。谁都知道,我们的高校是国家财产,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全民的怀抱里,这造成不少高校管理者根本没有风险意识,一见有国家政策出台,鼓励扩招,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怎样“做大做强”,于是胆子大起来,脑袋热起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产业化革命”就开始了。   在这些高校管理者眼中,建一流大学的高校不是看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培养优秀人才,而是看重一些表面的现象,比如招生规模、校园的规模,甚至学校大门的气派程度。在这种不正常的观念引导下,贷款得来的资金大都用在了基本建设上,而忽视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各家银行也是“功不可没”的,按说银行作为企业应该有很强的风险意识,但很多银行在高校泡沫的形成中也好象迷失了方向,或许是认定“政府不可能坐视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倒闭不管”。一位高校负责人曾经透露,在国家扩招政策出台后,一听高校要扩大规模,大兴土木,数家银行争先恐后涌进大学校园抢着为高校提供贷款。   一些当地政府也发挥了推波助澜作用,在他们的观念中,在自己的地盘上涌现出一所或者几所“一流大学”,不仅是地方的荣誉,也是地方干部的政绩。于是就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地盘上的高校办“教育产业”打气,为各种并不理智的申请开绿灯。于是用地批下来了,“大学城”和“新校区”很快就建好了,造成现在不少地方大面积的“大学城”和“新校区”闲置。   所以,要问高校泡沫是如何吹进来的,到底中了谁的“埋伏”,可说正是高校自己的畸形思维作怪,并在银行和当地政府的推波助澜下不切实际地发展起来的。要摆脱这种不良局面,“解铃还需系铃人”,国家政策对高校大力发展的政策要进一步细化,什么样的高校可以快速发展,应该怎么发展,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基础建设的资金如何使用,都应该管起来。对现有不良高校资产,也有进行有序的处理。毕竟,让那些高校“得过且过”,只会继续浪费资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与本站立场无关。 2007-4-1 21:58:20 中国思维博客:50套精美博客模板.您的精神家园.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0.0 Sp2 Copyright ?2000 - 2002 Chinathink.Net 浙ICP 当前模板样式:[默认模板]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