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周历史周测试题(4.24)
1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
A.铁制工具 B.曲辕犁
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
13.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 )。
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 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 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 ④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中国自17世纪起大量出口瓷器,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这些创汇销往国外的瓷器就叫“外销瓷”。下列对“外销瓷”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外销瓷”的历史最远应追溯到宋代
B.“外销瓷”全部是中国精美的古典图案
C.“外销瓷”的大量外销使中国获得“瓷器大国”的称号
D.受“外销瓷”的影响,16世纪开始,欧洲开始生产瓷器
15.历史上曾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对该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地处富饶、便利的江河下游平原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16.《后汉书·王符传》:“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面对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 (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中央集权制度 D.郡国并行制度
17.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18.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这里的“政策创新”是指 ( )。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19.1895年,一位江苏南通恩科取士的状元宣布放弃仕途,转而去做一个商人。状元下海办厂,是千百年来的一个天大的新鲜笑话。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0.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2.2014级高一(22)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更符合近代中国实际的观点是 ( )。
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 D.甲乙方都不符合
23.据《中国社会通史》论述:在全国煤炭开采中,机械化开采的比重,民国初年为57%,1937年已上升到83%;1912年机械化采煤量占总开采量的30.6%,1937年占89.3%。这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得益于 (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的实行
C.颁布《金圆券发行办法》,金融市场稳定
D.帝国主义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12-16 DACDB
17-21 DBDBC
22-23 B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