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文史资料 第二辑 润州春秋.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一 章   史  话  篇 第一节  润州概况 润 州 ,曾是镇 江 的名称 。镇江 枕 山临水 ,风 景秀丽 ,气 候宜人 ,物 产富饶,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从东吴定都 以后,历经南北朝、隋、 唐、宋、元、明、清、民 国八 个 朝 代 ,前 后 多年 ,镇 江 一直 是州、府、 道台驻地,政治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镇江市历史上先后被称为朱方、 谷 阳、丹 徒、京 口、南 徐 。隋统 一 南 北 ,改南 徐 为 润 州 ,唐 代 仍 沿 用 润 州一名,宋初仍为润州,北宋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之名即沿用至今。 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后,镇江市成为省辖市,市区的两个区,分 别取镇江 的古称“润州 ”和“京 口”为 区名 。 润州区位于镇江市区西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南岸,占 地 平方公里,人 口 万 多 。下辖 七 里 甸、蒋 乔、官塘 桥、金 江、韦 岗五个乡镇和宝塔路、和平路、中华路、京畿路四个街道办事处及市 水产养殖场、黄 山园艺场 、润州茶场三个 国营场圃。省级开发区镇江 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区已实现 “五通一平”,四十余家企业进区生产。 镇江火车站 、镇江汽车站和镇江新港龙 门港均在该 区境 内。沪宁铁 路 、 国道 、沪 宁高速公路和筹建 中的沪宁 电气化铁路、已兴建的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均经过该 区。距该 区 公里有对 外开放 的长江 深水 良港镇江大港,东西两翼 公里分别有常州、南京机场 ,独特便 捷 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使润州成为连接大江南北 、沟通各地 的交 通 要 津 。 润 州 人 文 荟 萃 ,山青 水 秀 ,资源 丰 富 ,城 乡一体 。历 年风雨 而不衰 的金山寺在辖区境 内,金山以绮丽著称,美丽 的神话传说引人 入胜;区内还有被列为江苏省风景保护区的南郊风景区,该风景区山 林 环抱 ,奇 石 突兀 ,溪 流 潺 潺 ,鹤 林、竹林、招 隐三 古寺 掩 映于苍 松 翠 柏之 中,鹂鸣莺 ,景色之佳 ,久负盛名,众 多风流千古的人物在这里 流连盘桓 ,留下不朽 的佳话,清代诗人汪懋麟赞颂南郊诸景时说:“润 州到处 皆幽绝 ,最爱城南古竹林 ”;金 山脚下 的“天下第一泉 ”闻名遐 迩;宋庆龄亲 自题写 的园名“伯先公 园”内林木参天,园内的近代 民主 革命家赵声 (伯先)铜像威武耸立,不仅是后代缅怀先辈业绩的爱国 主义好场所,也是海 内外游人游览的好去处;位于小码头街的 “西津 渡古街 ”,始建于六朝,至今仍保持古代风貌;位于云台山北麓五十三 坡之上的 “昭关石塔”,独具一格,是全国极少见的过街塔。近年来, 在塔影湖畔又重建 了“芙蓉楼 ”,在西郊戴家 门处新建 了“三 国城 ”,中 央电视台 《三国演义》剧组 曾在此拍摄了诸多外景,现已成为新的旅 游观光景点。 (焦尔铭) 第 二节  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 千年漕运兴润州 隋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南朝时期的行政区划和地名,以镇江城 区的润浦河命名,改南徐州为润州。润州一名沿用了隋、唐、宋三代, 前后共 年 。 唐代浙 江西道 治所驻在 润州 ,所 辖 常、苏、湖、睦、杭、润六 州是江 南最富庶 的地 区。润州成为这个地 区的行政 中心,名相李德裕 曾经 三 任润 州刺 史 。北宋 升润 州 为镇 江府 ,辖丹 徒、丹 阳、金坛三 县 ,镇 江 之名沿用至今 。南宋时期镇江成为南宋半壁江 山的北大 门、东线抗 金前沿 。元 明清三朝 ,镇江一直保持着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城市 的 性质 ,不失为江南地 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这长达一千 多年封建统 治中,江河之滨的镇江依靠 自己突出的地理和交通优势,形成并发展 了独具特色的漕运经济,成为国内较早的通商大埠之一。 镇江交通枢纽地位 的完全确立始于 隋朝 。隋朝结束南北分割离 乱的局面 以后,政治中心仍在北方,但此时,南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非常迅速 。南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