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四合院.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年级品德----四合院

国子监街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国子监街无称,只叫“国子监孔庙”。清乾隆时称国子监,至今未变。虽然街两端的牌楼额坊题曰“成贤街”,但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贤街就是国子监。 国子监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现在是京城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 谢谢观看! * * 老北京的四合院 老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由于北京是四合院最常见也最有特色的一个城市,因此人们提起四合院常常就是指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现在已经和北京胡同一起,成为北京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代表,成为北京城市的城市名片之一。 北京城保持了元大都时期的很多街道和建筑,其中就包括了四合院。因此可以说,四合院积淀了几百年来深厚的北京文化。 老北京四合院  老北京四合院有正房(北房) 、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从紧闭的街门算起,门墩、门道、影壁和众多房屋,构成四合院的整体建筑模式。一般四合院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在宅院东南角开一个门。房屋的正房(亦称上房)是坐北朝南向的设置,多是一溜儿三间房或为多间。中间多为厅堂,两侧是东西厢房以及耳房,俗称为一明两暗(也有一明多暗)。所以老北京流传着一句“有钱不住东南房”的口头语。由此可见,这北房在老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被看重的。 老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十分规整。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 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 老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老北京四合院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 原名“罗锅巷”。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 自清初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居民逐渐稠密。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也有将近30种行业。 帽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 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民国总统冯国璋故居(相声演员冯巩的曾爷爷)。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地址:北京老城区鼓楼和地安门之间呈东西走向 菊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 菊儿胡同,明朝称局儿胡同。清朝乾隆时称桔儿胡同。宣统时称菊儿胡同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