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

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 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 — 内容简介 中药的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 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 中药性能 — 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 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 对象。 · 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性能 ≠ 性状: 中药的性状(物理特征):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 药物为观察对象。 性 — 性质、特征:四气、五味、归经、升降 性 能 浮沉、毒性。 (药性) 能 — 效能、作用:功效、主治。? 气味 — 苦寒 性 归经 — 心、胃、大肠经。 * 例: 升降浮沉 — 沉降。 · 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清心、胃火热,燥泄大肠湿) 能 主治:治热病高热,胃肠湿热等证。 涵义: 寒(甚于凉,大寒) 性质基本一致 凉(次于寒,微寒) (属阴) · 四气 热(甚于温,大热) 性质基本一致 温(次于热,微温) (属阳) 平 — 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皆偏之理, 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其寒热 偏性不显著而已。 中医学认为,病证寒热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引起的。四气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 要概念之一。 四气的作用(一般中药的作用规律) 清热泻火 寒凉 凉血解毒 热证、阳证。 养阴生津 作 用 (共性) 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 热温 温经通络 寒证、阴证。 回阳救逆 说明: · 四性实际只有寒热二性,每个药物只能有一个性,非寒 则热。其与药物的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 关系。 · 药之寒热是相对病之寒热而言的,只能反映药物影响人 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基本倾向,并不说明药物 的具体作用。 药之寒热 — 病之寒热 · 掌握四性,分清寒热、逆治可纠偏。 · 病 — “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阴虚则内热,阳 虚则外寒”; · 用药原则 — “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 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 “ 温以调阴,寒以调阳,盖使阴 阳调而得其正” 四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 变的(主要与炮制有关)。 涵义: “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本经》。 辛 — 辛辣、麻胀感觉,芳香气味。 酸 — 包括涩(即味涩、性涩)。 甘 — 甜味。 · 五味 苦 — 包括火焦味。 咸 淡 — 淡而无味 “本草不言淡,淡附于甘” 实际是甘味最淡薄者(余甘之味), 淡附于甘,甘淡并称。 * 说明 一药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分。 若一药具两个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作用。 * 主要是通过味觉器官辨别出来(即药物实际滋味)。 * 其次是根据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即药物作用的标识)。 例: · 葛根(甘、凉) 解肌发表 — 甘、辛、凉。 · 玄参(苦、甘、寒) 软坚散结 — 苦、甘、咸、寒。 *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 咸软”、“淡味渗泄”(《内经》) * “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 淡味渗泄 ” (《内经》) * “ 凡酸者,能收能涩;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 和能补能缓;辛者能散能润 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