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苏联经济改革28张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 苏联经济改革28张ppt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一 美国罗斯福新政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 中国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4.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网站: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学科网;铁血网 书籍: 《苏联兴亡史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苏共亡党十年祭》 、《赫鲁晓夫回忆录》? 《斯大林秘闻》、《古拉格群岛》 电影: 《苏联解体内幕》、《?200口棺材》 《通往自由的通道》、《再见列宁》 等等 * *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片面的经济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主要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病根: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1913年谷物产量人均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为524公斤;在苏联工业化短短十年内,发生了数次饥荒,饿死了1000万人。 症状之一:农业集体化造成粮食短缺,人民生活水平长期非常低。 材料二: 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 症状之二: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1)农业改革: 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 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2)工业改革: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②给企业部分权力。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 评价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 材料一 :1954-1958年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到60 年代初,耕地、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均实现全面机械化。 材料二 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他自己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后来又搞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加之赫鲁晓夫喜欢浮夸冒进,缺乏深思熟虑,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2)局限: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1)企业管理方面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2) 在工业方面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勃列日涅夫改革 (1)积极: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材料一: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