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治的区域条件与微观农户意愿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PDF

农村土地整治的区域条件与微观农户意愿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土地整治的区域条件与微观农户意愿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第15卷 第1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 2015年1月 摇 摇 摇 摇 摇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揖土地问题铱 农村土地整治的区域条件与微观农户意愿研究 ———以南京市万顷良田工程为例 诸培新,王敏,胡军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95) 摘摇 要:农村土地整治能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但对资金需求量巨大,同时会显著改变农户的生产生活方 式和土地权属关系,因此整治工程的顺利推进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撑力、市场对建设用地的价格 承受力和农户意愿。 本文以南京市栖霞和江宁两区万顷良田工程为例,通过问卷调研与案例分析,研究农 村土地整治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满足程度与农户的意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区域层面上,政府 主导下的农村土地整治具有良好的土地政策环境,但整治成本较高,达每公顷1千多万元,对政府财政与土 地市场支付能力形成较大压力;微观层面上,样本农户的参与意愿达87%以上,房屋搬迁补偿标准、安置房 价值、承包地处置情况与农户长期生活保障对农户参与意愿有决定作用。 为此,政府应根据市场的用地需 求与价格支付能力、政府财政实力合理控制土地整治规模和时序,探索以农户为单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探 索物业补偿和留地安置方式,使农户能够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其长期生计;探索村集体和地方政府 合作参与的土地整治机制,以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农户阻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减少农户搬迁后 的长期生活担忧,以增加农户参与土地整治的意愿。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社会经济条件;农户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1郾2摇 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摇 文章编号:1671-7465(2015)01-0061-07 一、引言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闲置、人均宅基地面积超标严重、耕地细碎化等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 低效利用与浪费。 在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对农村土地进行有效规划与整治,在公平合理 补偿与安置的基础上,使农户退出宅基地并集中居住,将结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城镇发展,对于提 [1-5] 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为此,2009年、 2010年及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提出“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冶“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冶“依法推进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冶,2012年3月《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正式颁布实施,提出积极整 治农村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 农村土地整治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土地配置、提高农村土地 利用效率的重大战略。 但土地整治工程浩大、涉及利益主体众多、产生的社会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强 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充足的资金投入为基础。 此外,农户作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物权人,是农村土地整 收稿日期:2014-06-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冶(12YJA630203);教育部哲学社 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与差别化管理政策研究冶(11JZD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政府主导下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不平等影响研究:作用机制与政策调控冶 作者简介:诸培新,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政策,土地可持 续利用管理。 E-mail:zpx@njau.edu.cn。 6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