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古代农业的兴起和地位 “炎黄子孙”的传说 上古的时候,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为了争夺土地、财物和领导权,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后来,炎,黄两大部落在中原发生了冲突,黄帝战胜了炎帝,形成了炎黄联盟。不久,炎黄联盟又战胜了以蚩尤为首领的东方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部落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 神农氏的传说 《淮南子·修务训》记述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群就。” 《商君书·画策》记:“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管子·形势》:“神农教耕五谷,以致民利。” 《易·系辞》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史记·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斩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思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刀耕火种 dāo gēng huǒ zhòng [释义]??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语出]??宋·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 [正音]??种;不能读作“品种”的“zhǒnɡ”。 [近义]?? 火耨刀耕 刀耕火耨 * * 黄艺甄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课程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地位: 1、兴起:时间、地区、农作物、史料 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自然条件、生产技术、水利灌溉、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等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社会环境、经济政策、生产关系 二、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1、概况 ⑵工具 ⑶动力: 材质: 工艺: 石器 青铜 铁器 打制 磨制 冶炼铸造 人力 畜力 自然力 2、评价 ⑴耕作方式: 积极: 局限: 促进农业发展 耕作技术长期没有革命性进步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三、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赋税征收 (1)主体、对象、目的: (2)形式: (3)特点: 2、征发徭役: 含义、工程种类、特点 3、影响: 四、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 1、土地制度 2、土地兼并 (1)井田制:时期、性质 (2)封建土地所有制:时期、形式 (1)根源: (2)影响: (3)抑制方法: 封建土地所有制 国家赋税收入减少;民众暴动王朝覆灭。 国家掌握一定土地,均田 五、水利的兴修 1、水利著作 2、水利工程 3、水利专家 4、灌溉工具 都江堰 郑国渠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由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耕作技术长期没有革命性的发展。 2、主要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 3、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和徭役沉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5、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课堂检测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余秋雨 郑国渠 战国时,我国历史朝着建立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兼并战争十分剧烈。关中是秦国的基地,它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力量,以便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需要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   韩国孱弱,随时都有可能被秦并吞。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   这一年是秦王政元年。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很快地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洫志》秦王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