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研究内容 (1)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北方在前半段时间兴盛的原因 (2)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后的现象 (3)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5)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研究性学习 一、四大经济区域 知识之窗 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与今天的山东、山西地理概念不同。它们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称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附近有函谷关,所以又有关西、关东之称。山东包括了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原。山西在战国属于秦地,大体是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1.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是全国经济重心(含两个经济区) 2.经济尚未开发 我国西汉时期的四大经济区各有何特点? 3.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西汉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多样性、不平衡) 从地理学的角度大家谈一谈为什麽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00~800毫米,雨季集中于夏季高温的七八月份。这一地区普遍是黄土,保水保肥能力虽低,但有较好的毛细作用,能将土壤下部的肥力吸收到地表,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在幼苗期间特别能耐旱,成长期又需要高温多雨的作物粟和高粱的生长。 2、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河道纵横,以种植稻耕农作物为主。西汉时由于这一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由此形成传统的畜牧业和半农半牧区。 白居易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分析一下,为什么诗人那 么怀念江南呢? 江南风情 请思考: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 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 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 得到开发? 一、四大经济区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 第二次高潮——唐代安史之乱 第三次高潮——北宋靖康之乱 二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一、四大经济区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南方户口超过北方,户口分布重心的南移 (2)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超过北方 (3)南方地区在国家财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63—468页。 拓展材料: 1、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初步开发 孙吴、东晋、南朝 完整的作物体系 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 手工业和商业 建康 2、逐渐超过 中唐以后 扬州 3、完全超过 两宋以后 “苏湖熟,天下足” 北宋首都汴京 过程 水利事业 ? 中唐以后,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成都), 商业繁荣,经济地位已凌驾于长安、洛阳之上, 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 齐涛主编 ? 我国商业中心的南移 文化重心的南移(一) 明清时期我国农学家(共72位)的地域分布状况 1 1 1 1 2 2 2 3 3 4 5 6 18 人数 山西 贵州 湖北 广东 四川 陕西 河南 直隶 安徽 江西 山东 福建 江苏 地域 图表解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的农学家绝大多数集中在江苏浙 江两省,占总数的54.92%,按东南六省计,则占到总数的80.28%, 农学人才的这种集中分布,和明清时期我国东南人才研究的分布状 况非常相似,只不过农学人才的数量很少而已。 ——改编自国学网文章《从明清时期的农业科学家看

文档评论(0)

celkhn02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